经济开发区强力改造城中村
共有城中村67个,目前已启动旧村改造村庄41个
2015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24日讯(杨志礼 姜明峰 连加臻) 经济开发区统筹布局,全力抓启动、抓进度、抓回迁,高效推进城中村改造。经济开发区共有城中村67个,目前已启动旧村改造村庄41个,涉及群众14000多户,开工建设安置楼362栋,竣工104栋,拆除房屋38万平方米,其中回迁村庄15个,回迁村民3547户。其中,2015年新启动了6个村的旧村改造工程,计划新建安置楼123栋,目前6个村庄的安置楼已开工建设。
  经济开发区始终将旧村改造工作当作民心工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旧村改造全面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以新型城市化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按照“园区拓展到哪里,那里就是一座新城”的发展思路,再造一个新城区,重点抓好崂山新城、八河片区等6个千户大型社区建设。
  崂山街道北埠村是典型的城郊村,地处经济开发区高端产业园,全村现有人口2200人。随着高端产业园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人均耕地不足0.15亩。目前,除少部分村民在周边企业工作外,大部分村民靠打零工、做小生意维持生计,村民生产性收入有限。由于经济开发区发展及土地政策等原因,北埠村从2000年起再未批过宅基地,房屋数量已不能满足现有村民的居住所需,加之部分房屋年久失修,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面对北埠村亟待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经济开发区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引导居民选择货币化补偿、市场化购房,缩短建设周期,在提高回迁效率的同时,盘活房地产市场。
  针对当前村庄改造出现的问题,经济开发区逐村调研汇总,规范了全区村庄改造工作流程和开发商选择意见,确保“启动一个、成功一个”,同时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村”的原则,与开发商积极协调,最大限度地为居民争取征地拆迁补偿,并严格落实督导检查制度,确保回迁及时、拆迁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另外,经济开发区还通过支持社区以原集体用房置换社区建设厂房或商业房等方式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积极实施就业工程,针对适龄失地居民的个人特长、就业意向等相关情况,提供就业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安置机会,使达到用工要求的居民在区内就近就业。
  近年来,经济开发区按照“园区推进到哪儿,旧村改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对五大园区板块周边的30个村庄进行了规划。采取集中安置、整村搬迁、原地建设等方式,规划建设中心片区、八河片区等六大片区,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6个千户以上社区建设,并按照城市化标准配齐基础设施,实现开发区所有农民直接变成市民,区域农村城市化梦想成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