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城建”:让美丽与幸福同行
乔文涛刘颜强
2015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家住崖头街道蒲头村的闫先生每晚散步,走河阳路,转海鲜风情街,穿站前广场,到雕塑公园活动筋骨。用他的话说,这里一天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三年前这里还只有一条破旧不堪的老路,路两边是水沟和菜地。”三年后,这里成了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块。作为西城郊偏僻地带的村民,如今他享受便利的基础配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市城建局将“民生城建”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在城市建设中融合生态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加快新城拓展同时,注重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镇村基础设施的均等共享,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中心城区,新建改造道路420公里,以路网为经络,拉起了城市发展的框架,打通断头路,改造老旧巷道、人行道、盲道,增加转弯车道、扩大转弯半径,让群众“行有畅途”;配套地下管网1900公里,全面推行雨污分流、供热并网、供水提升、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改造,解决群众“水不畅、户不暖、灯不亮”等困难;新增绿化1500万平方米,引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提升城市涵养水功能,在绿化带内设置休闲步道和街心游园,方便群众使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外墙保温改造,56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一新,3.5万户农村居民搬进新居,彻底改变了老城区、城中村环境脏乱差、配套不足、设施老化等难题。
  走进寻山街道大黄家村,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宽敞笔直的硬化街道,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昔日随处可见的粪堆、猪圈、杂草和残墙断壁已不见踪影。在村民姜万芝家中,“蹲坑式”露天茅厕变成了“坐便器”,白瓷砖到顶,无异味。“以前我们村里草多、粪多、垃圾多,现在环境多整洁,厕所也免费改造好了,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姜万芝说。
  自2011年开始,我市启动了新型城市化建设,市城建局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紧抓“民生保障”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平衡共享。
  近几年,累计实施了380多项镇村绿化提升工程,增绿2000万平方米,农村群众普享绿色;全面实现了环卫保洁一体化,今年全市945个村居通过了“村村考”式验收,村居容貌大变样;建成了14处镇级、89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实施供热扩面工程,供热覆盖率达到81.3%,今年有700多户镇村居民用上暖气;22个镇街全部通达天然气,解决了“柴火灶”费工费力和污染问题;22个镇街实现联片供水,自来水“村村通”的目标已实现。今年,我市启动了农厕改造,已改造完成2.5万户,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城建局副局长李纪威介绍,我市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达百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环卫保洁、收集、转运、处理全覆盖一体化运营,供热、供气、供水、污水处理、镇村绿化覆盖率各项指标均在全省领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