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油区百万供暖面积并入地方热源
2015年12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关新闻 
  本报11月30日讯(记者 王忠才 通讯员 张晓燕) 今冬供暖,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滨南热力大队1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与地方热源初次联合试运进行系统测试,这是油田供暖行业首次大面积和地方热源对接,是一次尝试,也代表着一种方向。今年供暖,佳滨小区接入利津县热源,建翔、胜滨小区接入滨州市热源,滨南油区110余万平方米供暖面积全部接入地方市政热源。
  近年来,滨南油区供暖遇上了一道坎。供热面积不断增容,滨南热力大队供热锅炉升级改造跟不上趟,燃煤、水煤浆锅炉运行成本偏高,传统的脱硫除尘设施难以满足新的环保要求,升级改造?不是不行,关键看有没有必要。用效益的眼光衡量,升级改造实无必要。不说升级改造投资比接入社会热源昂贵,单说市政供热是政府补贴行业,接入地方热源不仅能有效摊薄地方供热成本,企业员工也能享受一份我们本来就应该享受的国民福利。年初,根据管理局供热资源优化调整部署,该大队按照科学、优质供暖新思路,以提升经济运行水平为目标,追求科学平衡供热,优化配置热源,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满足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经初步测算,仅胜滨、建翔两座锅炉房脱硫改造就需要投资2800多万元,而接入地方市政热源总投资约2000万元;从运行角度看,接入地方热源每年还能降低260万元的运行成本。于是,决定引入地方热源。
  为做好优化调整,该大队对供热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和整体评价,于8月份启动供热资源优化调整建设项目。大队与油田设计院沟通,落实换热站选址、可研与初设编制、方案论证;与水电讯、社区以及采油厂等驻滨单位结合换热站扩建用地、水电讯接入方案以及施工要求;与利津、滨州地方热力公司结合运行参数、开口位置、设计方案、面积测量、热量表选型并签订协议;与利津县城管局、滨州市住建局结合暖费结算标准、方式并按规定缴纳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9月中旬,计划陆续展开,新工程开工,千头万绪,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大队和各基层队签订责任状,现场安排专人对工艺流程、管线设备逐一检查确认。目前,佳滨小区热网接入工作正按计划进行,胜滨小区正按照计划做好切换准备,建翔小区应急接入方案也已确定并开始实施。
  这种‘取热不取水、油地结合、换热利用’的供热模式,具有清洁、环保、可循环等特点。用滨州市和利津县市政热源替代相关区域锅炉房,燃料成本全无根本性解决环保老大难问题;通过市政热源供回水和换热站供回水两个循环系统,在换热器里进行热交换,循环利用,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为适应调整后运行服务,该大队组织职工适应新的运行模式,提前做好观念转变、转岗培训、工作衔接等各项准备工作,为供暖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引入地方热源是热电联供中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和具体措施的推进,对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工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滨南热力大队大队长丁立坤如是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