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二届“讲济宁文物故事”大赛落幕,10位讲解员妙语话典故
听着文物故事穿越回老济宁
2015年1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参赛选手正在进行讲故事比赛。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济宁12月2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刘金同) 2日,由济宁市文物局主办的“文物情,中国梦,讲济宁文物故事”大赛决赛,在10位一线文博工作者的激情、精彩的演讲中,拉开了序幕。 
  本届大赛,初赛由各县市区文物局和文广新局组织,通过选拔及推荐共决出34名选手参加复赛。于11月13日举行的复赛当中,选手们又经过激烈角逐,最终10名最高分获得者登上了决赛的舞台。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孔子拜师’的故事。”决赛伊始,第一位登台的是济宁市博物馆的讲解员尹茜。她通过一块记述了经典故事“孔子拜师”的汉画像石,把听众们带回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时期,更把有着“天下汉碑半济宁”美誉的汉画像石进行了介绍。 
  随后登上舞台的,是来自兖州区的讲解员徐梦笛、陈思思。她们则凭带来了与佛祖释迦牟尼有关的佛教传说故事。陈思思更是细致讲解了兖州博物馆馆藏的宋代鎏金银棺,现场观众无不被这尊工艺在国内都属罕见的文物所震撼。 
  随着比赛的进行,选手们纷纷展现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演讲形式。济宁市李白纪念馆的讲解员潘春晖还提到,原来现今流行一款彩妆化妆品的名字,就是来源于李白的一句诗歌。这样的一个典故,也彰显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给当今世界所带来的影响。而讲解员自己化身汉代玉螭纹觿等珍贵文物进行自述,给观众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与去年所不同的是,本届大赛除了第一轮的选手自我介绍和自主选题讲解之外,还首次加入了才艺展示环节。不仅让比赛更加精彩,而且也对文博工作者们的考核更加全面。 

 现场花絮 
她们能“讲故事” 也会走秀、跳舞
  见惯了讲解员们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讲故事,可到了才艺展示的环节时,观众们才发现原来青春靓丽的她们各个身手不凡,还都有着自己的拿手绝活。 
  才艺展示一开始,1号选手尹茜就自编自演了一个单人哑剧《火车站》。简短的小剧虽然不到5分钟,但通过她形象的演绎,活灵活现的表现出了在公共场所人们应该如何注意个人行为素质。
  而从自我讲解环节中就介绍说大学所修专业是服装专业的陈思思,开场就带来了一段魅力四射的模特走秀。高挑的身材、专业的猫步,博得了现场观众们热烈的掌声。而她还将一段少数民族舞蹈和走秀来了一个串烧,有动有静、有古有今的表演为她挣得不少印象分。 
  长笛、独唱、舞蹈,选手们的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如果说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文物故事让观众们仿佛穿越到了不同朝代的济宁大地,那他们的才艺展示又无疑展现出了济宁这片大地朝气蓬勃的活力。 
       本报记者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