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的一桩烦心“柿",背后隐藏农产品滞销的大课题
老品种不受待见,深加工几乎没有
2015年1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日讯(记者 李静) 招远一果农40多亩柿子滞销,让不少市民觉得惋惜,而有相同遭遇的还不止他一家。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柿子摘下来卖不够雇人的成本,有的果农只能眼睁睁看着柿子烂在树上。业内人士建议,果农可更新新品种,并开展电商、采摘等多种销售渠道,积极发展深加工产业。
  “40多亩柿子,即便4毛钱一斤也没有商贩上门收购。”招远市张星镇馆前刘家村村民刘尊利的柿子滞销让人惋惜。
  “今年柿子的行情不好,收购价格很低,而且这部分柿子多是老品种。”烟台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烟台,柿子的种植总面积不大,深加工的产业几乎没有,成熟的柿子多是直接销售到市场。而今年又赶上市场行情差,因此导致滞销。 
  采访中果农告诉记者,老品种的柿子在成熟前口感发涩,而等到柿子完全成熟后柿子又变得很软,软柿子在运输中很容易破损,“两个柿子碰一起很容易破。”果农称,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所以很难像苹果、梨那样进行远距离运输销售。 
  “要解决这个问题,果农可以更新新品种。”烟台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部分果农更新了新品种的甜柿子,甜柿子即使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时期,吃起来虽有点硬但也很甜,很受消费者欢迎,这就解决了柿子不熟没法吃,熟了运不出去的难题。
  除了把柿子卖给商贩,果农还可以采取电商销售渠道。“现在有不少在网上卖苹果、卖梨的果农做得都很不错,柿子也可以走这样的渠道。”一位常年做网售苹果的果农称,如果新品种的柿子口感甜,又能承受住长途运输,网购也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 
  采访中业内人士还建议果农发展采摘游。如今很多人对采摘游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发展采摘游不仅可以将柿子多卖点钱,还可以节省一部分人工采摘和运输的成本。此外,还可以积极寻求深加工,目前已有地区将柿子加工成柿子饼和柿子酒等,增加了柿子的附加值,增大了利润空间。
现状:农产品滞销屡见不鲜,伤了果农心
  对于果农来说,从春天开始忙着剪枝、施肥、浇水、打药,天天在果园子里转悠,就盼着秋天能够有一个硕果累累的收成。而真正到了秋天,又生出很多变数。要么遭遇灾害,收成不行;要么市场价格太低,商贩挑挑拣拣;最让人上火的就是滞销,价格低也没人要,甚至眼看着水果烂掉。
  今年5月,原本是库存烟台苹果的旺销季,但不少果农却遭遇了价格跌半也难寻商贩的困境;9月份,海阳市鲁疃村60万斤的新高梨成熟,收购价每斤8毛钱,而想要自己卖却又遭遇运输难,愁坏不少果农;如今,又有不少果农的柿子还挂在树上……“我们不要钱,谁想吃来吃就行。”果农简短的一句话,饱含了多少无奈。
  农产品滞销,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挫伤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
原因:销路单一物流差,果农容易跟风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农产品滞销原因是有规律可寻的。大量库存苹果滞销,究其原因是前一年库存苹果卖高价,而在苹果收获季节收购价格又高于往年,不少果农盲目跟风存果等高价,导致库存量大,市场上供大于求。
  采访中不少果农表示,市场零售价格高,他们也想把果子运出去卖,但苦于交通不便利,距离市区较远,物流条件差,因此只能唉声叹气。 
  此外,一些种植无花果、柿子等水果的果农眼看着果子成熟了,却因为果子成熟期短,运输难,销售渠道单一等难题卖不上高价。业内人士指出,盲目跟风,销路单一,物流不便利,果农思想落后等因素成为农产品滞销的最主要的几个障碍。
应对:发展农村电商,开展多种经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农业部门积极引导果农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发展电商销售、采摘游等多种销售渠道,同时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发展现代农业,烟台市农业部门每年都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请相关专家对部分农民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走现代农业道路,发展家庭农场,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随着烟台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电商销售渠道成为果农在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另一主战场。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已经通过互联网销售在全国各地赢取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今年,烟台市农业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合作实施“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项目,并开展“烟台市农村电商专题培训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此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农产品采摘游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采摘游不仅可以增加农业收入,又可以减少果农人工和运输成本。业内人士建议,应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深加工产业链,扩大利润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李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