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
连夜赴四站救助流浪人员
2015年1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救助站工作人员给劳万福送上棉被和救助卡。 本报记者 杜雅楠 摄
     本报12月2日讯(通讯员 刘飞鹏 记者 杜雅楠) 12月1日晚,滨州市救助站连夜出动开展寒冬送份温暖专项活动,准备了棉被、棉鞋等过冬物品,分别前往长途客运站、樊家农贸市场、渤海国际、蒲湖四地“夜巡”救助流浪人员。天气寒冷,流浪人员并不多,工作人员称“这是好事”。
  1日晚7点50分许,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渤海八路的樊家农贸市场市场西门处。路边的一棵树下,一名流浪人员裹着破旧的棉被在树下的石台上睡觉,周边弥漫着酒气。周围市民介绍,这名流浪汉是这里的常住户,在这里买菜有十几年了。市民周女士说:“他有家人,但是他的精神有问题,他的家人曾经想要接他回家,他很抗拒,通过各种方式救助他他都不肯接受,经常与人争吵叫骂。”面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劝说和帮助,这个流浪汉表现出了明显的反感,拒绝跟随工作人员前往救助站。由于天气寒冷,工作人员只得为其留下棉被和棉鞋,确保其夜晚保暖。据了解,这名流浪汉名叫封长耿,家住三河湖镇冯家村。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规定,救助时流浪人员需自愿接受救助,不能强制,因此他们只能劝说。“明天我们会联系一下他的家人,看能不能劝他回家。”
  在渤海国际附近的人行道上,工作人员发现另一名流浪人员劳万福。劳万福今年70岁,家住阳信县某乡镇,由于家中没有亲人,劳万福就在郭集镇租住,平日就在渤海国际附近乞讨为生。“去年救助站把我送回老家了,但是我老家没有亲人了,我就又自己回来了。”由于劳万福不肯到救助站,工作人员给他送上了棉被、救助卡,并叮嘱其早点回家。
  在滨州市汽车总站、渤海国际二楼、蒲湖附近,工作人员没有发现其他流浪人员。工作人员介绍,11月初第一场雪以前,救助站就已经展开了夜巡活动,每天都会在市区重点地段、重点角落进行夜巡,在此前十多天的夜巡工作中,没有发现一例流浪汉,这让他们感到很欣慰:“我们希望能够救助更多的流浪人员,但是晚上天气冷,没有找到说明他们没有在外面挨冻,这也是好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