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我省34个申报
99分,济阳县成绩全省最高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阳县召开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会议。  高吉友 提供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济阳县进行了督导检查。 高吉友 提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反馈会。  高吉友 提供
  全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迎验工作会议。 高吉友 提供
     从11月24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反馈会议上获悉,济阳县以全省34个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中的最高成绩99分,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如此优异成绩得益于济阳在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与质量提升以及促进入学机会均等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

  本报通讯员 王明国 高吉友 记者 梁越         
投入5.2亿元,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
  为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济阳县教育体育局出台《济阳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通过撤并一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等多种途径进行调整优化,使全县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此外,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满足群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济阳县采用企业垫资的方式,建设澄波湖学校、济北华府小学,有效减轻济阳十中和济北小学的招生压力,并利用社会资金8000余万元迁建志远小学,原有教育设施全部留给实验小学,招生能力得到有效扩展。闻韶中学、开元小学、纬四路小学、开元中学正在积极筹建,届时城区将新增10000余个学位。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2亿元,先后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全面“改薄”等一批重点工程。
  一系列举措则大幅提升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使全县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配置等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与城区同一档次、同一标准。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

提升教师素质, 城乡师资更均衡
  为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济阳县连续13年公开招聘教师,每年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更是优先满足农村学校。近10年,全县新招聘教师1188人,其中670人补充到农村学校,占全部新教师的60%。个别偏远地区,采取了定向选招的方式。
  为稳定教师队伍,凡是新招聘的教师5年内一律不得调动工作岗位。同时,近几年禁止从农村选拔优秀教师到县城任教。如今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出,数量足、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
  此外,济阳县教育体育局整合教师培训、电教、科研等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并对所有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还开展“A级”教师创建、济阳名师评选、“十项全能素质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比武活动。
  同时,通过教研员包校、名师支教、送课下乡、同课异构、支教支校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三年到农村支教的优秀教师达500余人。

学区一体化管理, 资源达到共享
  为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济阳县实施“名校长”建设工程、完善教师职称晋聘、出台《济阳县教师作风建设“十不准”》等,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师德教风建设。
  据悉,济阳县教体局实行城乡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成立了实验中学、济阳十中、实验小学、济北小学四大办学集团,将农村中小学分别作为四个办学集团的分校区。
  同时,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学区一体化管理,学区内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低年级就近入学,高年级相对集中。学区内音体美教师实行走课制,既破解了村级学校超编缺人的难题,又很好地落实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等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全县镇(街道)中学、小学中心校区建有高标准的餐厅、宿舍。
  此外,济阳立足学校“规范+特色”,学生“合格+特长”,深入挖掘各校自身潜在的“特色”,打造学校亮点,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和多样性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全县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

民办学校摇号录取, 入学机会更均等
  为确保教育公平,济阳在全市率先实现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就近划片入学。自2014年暑假开始,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城经商、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享有和城区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条件。
  此外,全县公办学校实现“零择校”,民办学校所有新生全部实行“摇号录取”,取消了“共建生”和“条子生”,让所有学生上学机会均等。
  为保障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入学权利,县、镇两级政府统筹协调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具体措施。县、镇(街道)政府制定了管理、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政策。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爱心直通车”等活动的开展,为留守儿童捐赠了书包、文具和衣服等物品,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而近几年来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统算达到100%。
多管齐下,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高中教育作为本县教育的龙头,实施“精细化”管理,学校内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市前列。
  此外,济阳以创建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图书办公楼,两栋学生公寓,济南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实训中心。
  同样,学前教育也不能放松。该单位累计投入5千余万元,全面完成首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4所,全县普惠幼儿园及在园幼儿均超过85%。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并进一步扩大了公办园数量以及在公办园幼儿人数,深入开展幼儿园升级达标活动,全县2处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4处幼儿园达到市级一类园,12处达到市级二类园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特色发展,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济阳教育品牌更加光彩夺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