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项目列入济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中医药项目入选,传承更有盼头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一位中医在拜师(资料图)。
     本报济宁12月3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樊云松) 经过公示,44个(含新入选项目及扩展项目)非遗项目正式列入济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李氏中医等6个项目入选传统医药大类,成为本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亮点。
  在各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从全市927个县级项目中,精选出74个项目参加了此次申报。经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初审、终评,拟推荐以下44个项目(新入选项目28个,扩展项目16个)入选济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新入选项目共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等八大类,扩展项目则涵盖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等五大类。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新增项目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包括红丹膏药、李氏中医等6个项目入选传统医药大类。
  “随着非遗项目保护的深入,中医药种类在逐渐增加。”这名工作人员说,过去列入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偏重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例如音乐、戏曲、舞蹈、美术等。此次入选的中医药类项目就包括此前评选的济宁市十大中医世家,因此在评选过程中专门邀请了济宁市卫计委的中医药专家参与审核。
  此外,拓展项目的增加,也意味着一个项目可以有更多的个人、组织、地方参与进来,不再是过去“我有你不能有”的心态,而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彼此进行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某个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市级非遗项目之所以比前几批要少一些,主要是源于今年我省发布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这让非遗保护工作在开展的时候更有可操作性,也有法可依。 

 相关链接 
11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
  3日,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结束了为期20天的公示。济宁有11个项目位列其中。
  这其中,包括民间文学类的鸡黍之约、传统音乐类的软弓京胡等5个新增名目,以及传统音乐类的唢呐艺术、传统戏剧雷的山东梆子等6个扩展名目。
  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入选公示名单的济宁市的非遗项目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本报记者 汪泷

 延伸阅读 
非遗项目传承 不能固步自封
  “我要把更多当代社会的精神融入到昆仑拳当中。”昆仑拳的传承人黄双庆此前曾如此表示。
  在此次公布的非遗项目名录中,昆仑拳名列体育竞技类之中。该拳种在清朝时曾一度被当做邪教而受到镇压。 
  济宁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刘凤来认为,随着非遗保护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在自我觉醒。此前,同样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的金乡蜜制红三刀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就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他肯定不能一味守着过去的老手艺、老味道。这名传承人表示,他会研究增加新的种类、花样、味道,但千百年来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的理念不会变。 
  这也是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所带来了一个可喜的变化。刘凤来说,传承人在努力把这些古老的非遗项目,与当代社会的精神相结合,这使得这些项目更能被当代人所接受,也更有利于传承。 
    本报记者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