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0年书写日照光荣革命史
退休干部辛崇法翻阅大量史料写出60万字《烽火日照》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辛崇法阅读自己历时30年写就的《烽火日照》。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刘媛       

  “谨以此书,献给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献给为夺取革命胜利无私奉献的日照儿女!”2015年7月,长达60万字的《烽火日照》一书正式出版。这是作者一年前在该书定稿时在上卷开篇中写道。
  近日,在日照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本报记者见到了作者辛崇法。听他讲述与《烽火日照》一书的不解之缘。

  20世纪70年代末,辛崇法从部队转业到日照民政部门工作,先后担任日照县(市)民政局副局长,地级日照市民政局人秘科长、副局长、调研员,从事民政工作30年。在职时,辛崇法主要负责双拥、优抚和革命烈士褒扬等工作,在与革命老前辈的接触过程中,他对老一代革命军人勇于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心生敬仰之情,由此萌生书写日照革命历史的想法。
  1984年,辛崇法在任日照县(市)民政局副局长职期间,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组织了日照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并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正式开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烈士前辈们不应该被人们忘记。”辛崇法说。
  工作之余,辛崇法深入相关单位和民间,热心搜集革命斗争史料,主编丛书《日照英烈》第一、二辑,在各类报刊发表有关日照革命斗争史和烈士事迹稿件100余篇。2009年,退休之后,辛崇法把书写日照抗战革命历史作为自己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多次走访曾在日照战斗过的革命老前辈、抗战老战士和革命烈士家属,深入挖掘日照革命历史和烈士英勇事迹,整理出“日照革命战争年代纪事”。综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修改,最终成书出版。从他开始搜集资料算起,到正式出版整整30年。
  以史为鉴,资政育人。11月26日,在日照市关工委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作为日照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报告团团长,辛崇法将《烽火日照》一书赠予日照市教育局。“作为日照市关工委‘两史’教育读本,将它赠给教育部门,发到全市400多所学校,让更多的在校学生了解日照的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这其中的意义非同凡响。”辛崇法说。
以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历时30年搜集史料
退休之后笔耕不辍 书写60万字革命史书
  《烽火日照》分上、下两卷,60万余字,并附有近400幅历史资料照片,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国家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在开篇作序写道:“该书既有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日照这片热土的战役战斗和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述,又有日照革命斗争史纪事;既有对曾在日照战斗过的革命前辈战斗历程的追忆,又有日照较著名革命烈士的传记,并附有近400幅珍贵资料照片,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再现了革命老区日照光荣的革命历史,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一时期山东和全国革命斗争的大背景,具有一定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烽火日照》上卷,从《难忘的栈子战斗》《三战甲子山》,到《石沟崖战役》《莒城战役始末》,再到《血战安东卫》《老六团在日照》。作者详实记录,真实还原了每一次战役,将人带入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照和滨海区一带活跃着一支敢打敢拼,使敌人闻风丧胆,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六团’的英雄红军团……仅12天,敌人就支持不住了,在敌长野旅团长的指挥下,被迫弃城逃窜,莒县全境宣告彻底解放……(摘自《烽火日照》上卷‘老六团在日照之莒城战役建功勋’)”。2007年8月份,“老六团在日照”一文发表在《日照日报》上。文章刊登之后,莒县一名革命老前辈看到了这篇文章,激动地说:“老六团终于有人写出来了!”
  回忆当时的情景,辛崇法有些激动:“很多老前辈为革命胜利付出了特别大的牺牲,这些事迹需要有人写出来,让后人铭记。”
  《烽火日照》下卷,从威震滨海的陈士榘将军、能征善战的万毅将军,到尹景伊、郑培明、安哲、郑天九、王新民等烈士,还有一群不输男儿的惠恒智、郑勇、李红等巾帼英雄。作者倾注大量感情,描绘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烈士们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甚至是牺牲生命。
  “在历次革命斗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照市先后有7000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把它记录下来,也算是为革命烈士做一点贡献。”辛崇法说。
为一个小细节 踏破铁鞋寻找答案
  辛崇法出生于位于甲子山区的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对甲子山和革命老区日照心怀一种特殊的感情。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先后撰写了《甲子山,英雄的山》《三战甲子山》《石沟崖战役》《安东卫保卫战》等多篇展现甲子山区和日照抗战历史的文章。
  在战争年代,当时滨海地区和山东抗日战局颇具重大影响,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八三事变”和“三次甲子山战役”,当时就在咫尺的《大众日报》对此竟没有一点点报道和记载。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辛崇法多次到日照市档案馆和山东图书馆查阅当时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大众日报》等报刊资料,结果却令人遗憾。
  2013年,亲历“八三事变”和甲子山战役的中共地下党员,从事东北军史研究的原广州军区联勤部政治部主任刘祖荫同志,向辛崇法寄来了相关战役的一手资料,才让他彻底弄懂这个谜。并在《烽火日照》下卷中写了“读懂甲子山战役”一文。
  为了弄清楚一个小细节,辛崇法先后数次到日照市相关单位和省及北京图书馆、博物馆等,查阅大量革命斗争史料和老前辈的回忆录,认真考证历史。
  “他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辞辛劳,忘我工作,在采访众多老前辈的同时,还从近百卷革命斗争史料和老前辈的回忆录中找寻日照革命斗争的足迹,尔后又反复考证,一丝不苟,付出了满腔的心血,将有关日照革命斗争史的稿件集结出版,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辛崇法30年来为挖掘日照革命历史做出的贡献,同为该书作序、对辛崇法有着深刻了解的日照市政协原主席、市老科协会长王家政这样评价道。
  “过去采访过的许多老前辈已经先逝,《烽火日照》的出版,也是对革命老前辈的一个交代,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对下一代的教育传承,书写革命历史是我的责任,也实现了我的心愿。”采访过程中,辛崇法强调这是他的责任与担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