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东昌历史上的武术师
百年武林多俊杰传承武术赖英才
2015年12月0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郑秀明表演拳术。
古城内表演武术的雕塑。
年逾七旬的聊城传统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会长郑秀明,原居古城观后街,自幼跟随二郎拳名师邓清源习武,后来又习练形意拳并成为聊城形意拳著名武师。多年来,他热心搜集武林掌故,熟知东昌武术发展史。近日,他对记者讲述了百余年来武术界众多名师的事迹,东昌武林的昔日辉煌由此可见一斑。
文/片 本报记者 杨淑君
◇晚清武风
古城武状元府
东关武术世家
郑秀明介绍,鲁西武术有着辉煌的历史,是多种武术流派的发源地或较早盛行的地方。唐朝时冠县创始了查拳,五代时临清创始了谭腿,宋代铜城兴起了二郎拳,明清时期阳谷始练梅花拳、临清有了肘捶。清代临清马兆瑞、阳谷李梦说(音yue)都是武状元。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记载的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武进士有16名,武举人有129名。
清光绪年间,东昌古城西白玉堂街东段路北有一座“武状元府”或称为“李状元府”。阳谷县四甲李村(今属东昌府区)的李梦说(通“悦”,下同),自幼习武,经刻苦锻炼而精通多派武技,先后中武秀才、武举人。于光绪十五年(1889)中武状元后,在古城内置宅,建筑了一座豪华的“状元府”。从此,古城内到处出现他的身影,尤其是坑塘边、树林间时常闪动着他习武的英姿。
据说李梦说身材魁梧,力大无穷,200多斤重的丈二青龙刀在他手里能上下翻飞、挥舞自如,其神力和绝技受到武林豪杰的普遍公认与仰慕。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李梦说随从护驾。后历任广东参将、两广镇台等职。民国初年回到家乡,协同地方管理治安。1924年,李梦说于花甲之年病故。
清末民初,前菜市街的马振清不仅武艺超群,还品德高尚,因此得了一个“马武大将”的尊称。他年轻时主要在镖局当镖师,手中一把单刀,威震山陕、冀察与苏浙,留下了“战太湖力服女盗巧燕子”等武林佳话。
东关大街及其附近的米市街、礼拜寺街、小礼拜寺街是回族居民较为集中的地方。自古以来,这一带回汉群众杂居,和睦相处。回民有尚武的传统,主要练习查滑拳,出现了许多地方著名武术师。晚清,东关大街西段路北蒋家乃武术世家。清同治年间,蒋文英、蒋文明开始练习查滑拳,后广传弟子,培养了马永胜、黄长庆、蒋庆甲等人。
清末还有家住龙湾的二郎拳大师杨秀林、杨金堂父子,以及二郎拳师龙清泉;考院街的武术师、精于多种拳术的傅乐励等,他们的拳术、器械均有精湛功夫。
◇佳话流传:
擂台为国扬威
坊间见义勇为
清末以来,东昌马永胜、王德清在全国都深具影响。马永胜(1885—1939),古城内考院街人,是全国著名武术家。他少时拜武术名师蒋文英、蒋文明学习查拳,1914年赴苏州就职军界,任武术教官。他自创新式太极拳并著书出版,名《新太极拳》。他还著有《弹腿》、《八段少保功》等气功丛书。民国初担任中央国术馆负责人,全国武术总裁判长。1939年病逝,葬于苏州林岩山麓。
王德清一生习武,精于洪拳等多种传统武术。曾多次代表山东打过武术擂台,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过短器械散打银质奖章。
邓状元后裔中有一位武术名师邓寰瀛。他擅长少林和二郎派武技,为人仗义,有豪杰风骨,常有打抱不平的善举,民间多有赞语。1933年,山东省主席来东昌视察,邓寰瀛等地方名武师在进德会大院中举行了“国术表演”,受到了省主席的嘉奖。据传说,有个游僧将几十斤重的铁钵放在街坊店铺的柜台上,强行化缘。邓寰瀛闻风而来,只用手轻轻一扫,铁钵飞出三丈外。游僧惊呆,灰溜溜的走了。显示了东昌武术界见义勇为、抑恶扬善的传统。
民国初年,东昌少林拳师郭汝河、王士诚等4人,将在济南设擂的日本武师打下擂台;1930年,英国武士在上海设擂,东昌二郎拳名师龙清泉受武术界同仁推举,上台将其打败,为国扬了威,为聊城武术界传了名。
礼拜寺街的杨维山,少年时代喜欢摔跤,后经多方拜师,学得较为正规的中国式摔跤,30年代任山东省摔跤队教练。后返乡在礼拜寺街设场授徒,被人誉为聊城正规中国式摔跤的启蒙老师。
郑秀明说,师父邓清源早年拜于名武师赵相坤门下习武。初学拳术,继习刀、枪、剑、棍等兵器的操练。他的“二郎拳”、“醉拳”、“雁翅镗”、“罗门转环枪”等武艺都有颇深造诣。1928年他就任聊城县国技(指武术)研究会副会长。
邓清源是一个爱国志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国土沦丧而义愤填膺,亲自将多名弟子送到范筑先将军的部队参加抗战救国。1942年,邓清源在城内经营五金店,日伪宪兵队就邻近他家的宅院,他每当目睹抗日爱国人士被捕时,常出面担保或周旋相救。汉奸头目畏其声望与武技,便协助设法释放。
◇名师风范:
三侠名扬江湖
查拳名师济济
聊城二郎拳流派中,有著名的“三小侠”,就是龙湾的周广兴、杨广汉(杨金生之子)、后菜市街的任芳明,他们师从二郎拳师杨金生,曾经随师傅奔走江湖。七七事变后,三人投身抗日,成为范筑先麾下“青年挺进队”的战士。
郑秀明介绍,范筑先将军组建了一支“武术队”,这些武术队员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他们常常担当敢死队员,在危难时刻冲在最前头。1938年11月15日,在坚守聊城古城时,武术队守卫北城门,最后全部战死。
出身于武术世家的蒋振海自幼得祖父和父亲真传,又拜黄长庆为师,全面继承了查滑拳的精华。20世纪30年代,他被聊城国术馆聘为教练。解放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成为20世纪东昌府区负有盛誉的武术家之一。
查拳名师王恒玉是米市街人。他自幼习练查滑拳,又从全国武界名人、东昌人马永胜学太极拳,武技精湛。民国年间曾赴南京参赛,载誉而归。门下弟子多有成名者,著名国画家呼盉斋少年时曾从他习拳。
馆驿口稍东路南,有一位回族武术师梁敬堂(1902—1975),他擅长查拳、三星拳和大刀。民国年间,他曾应邀到青岛国术馆传授拳技。解放初,他率聊城地区武术代表队多次参加山东省体育运动会, 并担任山东省和聊城地区武术队的教练和运动会裁判。他热心社会活动。聊城解放后,他担任东关街贫协会会长、聊城县商会副会长。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在武林和民间享有佳誉。
礼拜寺街蒋士元,自幼师从蒋振海,1953年在聊城专区武术比赛中获刀加鞭第一名,同年参加省武术运动会。1957年、1958年两次获得专区武术比赛刀加鞭第一名。
企业家周流是将吴式太极拳引入聊城的第一人。20世纪40年代,他在广州工作期间得到吴式太极拳一代名师吴公仪先生亲授。1956年来聊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授徒。他严格按照传统套路进行教学,使吴式太极拳这一拳种在聊城得以广泛传播。
此外,清末以来,猪市街的二郎拳名师赵相坤;赵相坤之子、二郎拳名师赵俊明;少林拳名师王明月;有“山东飞鞭”之誉的罗汉拳名师陈金镜等,在东昌武林各有广泛影响。
◇致力传承
练武修身养性
培育武术新人
坐在记者面前的郑秀明,儒雅、低调,像个学者,完全看不出是武师的样子。有人评价他,以练武而修身养性,使他俨然像个“世外高人”。
他回忆,自己14岁开始练拳,早年从邓清源师父学习二郎拳,习练剑、棍、枪之类兵器;后来考入天津大学,开始跟校内来自山西武术世家的樊瑞峰师傅学习形意拳。
郑秀明回到聊城工作后,因为当时聊城练形意拳的人还非常少,很多亲戚、朋友、同事都要让孩子跟他学拳。郑秀明不好推辞,便把自家院子当成练拳场地,开始教授传统武术基本功和形意拳。当时,徒弟最多的时候达40多个。
郑秀明除了传授武术外,还教给徒弟们做人的道理,对武德要求很严。他的徒弟个个都是实在、本分的人,人品很好。上世纪80年代初,徒弟夏成山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歹徒对一对青年男女图谋不轨,便上前制止,在制服歹徒的过程中,大腿被捅了一刀。这种见义勇为的行动,夏成山却隐瞒着不让单位知道。
郑秀明的阅历非常丰富,早年参加工作后,在工厂担任技术员,其间他革新技术工艺成果突出,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后来被提拔为区工会书记。在工作岗位上,他踏实、耐劳,颇负好评。现在,郑秀明依然象年轻时那样每天闻鸡起舞,练完武功回来,忙乎家务,饭后就读书学习,看看电视新闻,然后习帖练字。他现在写出来的书法小楷如同书帖,笔力遒劲,结体严谨,端庄秀美,象他的为人一样,内涵深厚,含而不露。
作为地方著名武术师、聊城形意拳代表人物的郑秀明说,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为了和平,并非为了争强好胜和称霸一方。他表示,自己在有生之年要把学到的武技、武术知识、练武体会全部传授给下一代武术新人,认真致力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