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北大毕业生吴洪若
热心公益,为社区老人培训电脑
2015年12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电脑培训班首期毕业典礼上,学员给吴老师献花。
     她是北大数学系力学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回到济南成为一名教师;她是建南社区鸿园小区的热心居民,退休后发挥余热为社区老人进行电脑培训;她是77岁依然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幸福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大伙儿热爱生活。
  她就是吴洪若,咱们身边热心公益奉献社区的老北大毕业生。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若松
A
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天资聪颖考入北大
  出生于1939年的吴洪若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老济南人。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知识分子,自幼吴洪若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更是天资过人。“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学校甚至济南市的尖子生,在班里担任数学课代表的职务,老师生病不在的时候她就上讲台替老师讲课,我挺崇拜她。”谈到才华横溢的吴洪若,身为初中同学的老伴儿关崇镇笑着说。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吴洪若顺利地升入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成为数学系力学专业的一名高材生。
  1963,北大毕业后吴洪若和关崇镇领了结婚证,随后和部队转业的关崇镇一起回到老家济南工作。“当时济南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是全日制教育,一种是职业教育。济南要成立一所职工大学,正好缺教职工,我就进了济南职工大学任教。”吴洪若回忆,知足常乐的她告诉记者,想到当年北大同学留在北京大学或其他学校都是当助教,帮忙批改作业或是给老师做助手,而她一开始就能上讲台讲课,非常满足也很珍惜。
B
退休生活别样精彩 为社区老人培训电脑
  1995年,从学校退休后,喜欢学习爱好钻研的吴洪若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从零开始学习国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她的作品便有模有样,成为各种展出上大伙儿称赞的佳作。
  在吴洪若老人的家中挂着多幅她画的国画,山水的,花鸟的都有。“基本上每天下午作画,晚上在小区广场和邻居们跳舞,扇子舞、筷子舞、民族舞,有时候也去别的小区或单位去演出。”吴洪若说。
  身为社区舞蹈队年龄最大的一员,77岁的她可谓尽心尽力。“我们放舞曲的U盘都是吴老师负责,隔断时间就给大伙儿调整舞曲的播放次序,免得大伙儿老是按照一个顺序跳厌倦了,还经常给我们从网上下载广场舞视频,和大伙儿一起学习用。”采访中小区居民告诉记者。
  别看吴洪若年逾古稀,但心态却十分年轻,无论是电脑还是微信、微博都样样精通,是个十足的“数码控”。
  今年夏天,在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鸿园小区专门为社区老人开设了电脑培训班,退休前就曾在学校担任计算机教师的吴洪若自告奋勇担任培训班老师,免费为社区老人上电脑培训课。
  培训班一般是每周二、周四、周六上午开课,为了能更好更快地让老人们掌握电脑基本操作,每次上课前,吴洪若都认真备课,还专门跑到书店买了几本电脑教材,结合培训班里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C
伉俪情深五十余载 琴瑟和谐相依相伴
  不仅热心公益奉献社区,吴洪若和老伴儿关崇镇伉俪情深相知相伴五十余载的爱情故事在社区里也是传为佳话。
  “我们俩从小就认识,幼儿园的时候就在一个班,后来初中又是同学,在班里关系比较好,经常在一块玩。那时候不懂什么是谈恋爱,对于两人的关系也是懵懵懂懂的,不过两家人都知道。”吴洪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初中毕业后吴洪若升入高中,后来又考入了北京大学,而关崇镇则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先是进入沈阳高射炮兵学校学习,后又在镇江等地入伍多年。在分开的三年里,两人一直保持通信,从未断了联系。
  其间,关崇镇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他总是会提前在信中问道吴洪若这段时间回不回济南,如若不回的话,他就会去北京看她。而吴洪若假期时也会去镇江部队上看关崇镇。就这样,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的心意也越来越明了,终于在吴洪若大学毕业后走到了一起。
  回到济南后,很快夫妻二人便有了大女儿,几年后又有了一对龙凤胎,小日子过得愈发甜蜜幸福。如今,吴洪若和关崇镇老人已经携手走过了50多个春秋,看着儿女们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两位老人感慨地说:“生活就是这样,柴米油盐哪有不磕碰不拌嘴的,偶尔有些小摩擦也是不错的伴奏曲嘛!”
  现在,两位老人每年都会外出旅游,上海、香港、海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除此之外,关崇镇还喜欢带着吴洪若故地重游,去镇江、无锡等那些他曾经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怀念青春,怀念他们的爱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