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小山村的道德震撼
2015年1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3日清晨,泗水尼山圣源书院,空气里升腾着轻轻的薄雾,太阳穿过杨树林,慢慢熨干了地上的霜露。
  刚过9点,僻静的书院瞬间嘈杂起来,周围的村民正在向这边涌来。因为上午,这里将举办第四届凡人歌·山东十大凡人善举颁奖典礼。
  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进出书院,每隔半月,来自全国和省内的传统文化研究者都会义务赶到书院,开设乡村儒学讲堂,面向村民,讲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行善念。
  2008年揭牌成立的尼山圣源书院,目的是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以“弘道明德、博学笃行”为院训。
  2012年底,泗水县依托尼山圣源书院在农村试点开办“乡村儒学讲堂”,以孝道为切入点,每月两期,为村民讲授敬老爱亲、修身齐家等儒家思想,用传统美德教化群众。仅书院所在的圣水峪镇,“乡村儒学讲堂”就已举办了数百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儒学现象”。
  “过去,村里虽算不上是个乱子窝,但当众骂街、亏待老人、盗窃这种事还是时有发生,与孔子诞生地的特殊地位很不相符。”北东野村党支部书记庞德海自爆家丑说,他们曾尝试用一些行政手段加强管理,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上乡村儒学课给村子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72岁的圣水峪镇椿树沟村村民单良怀深有感触,“每回教室里都挤满了听课的乡亲,孝老敬老是老师们提得最多的,说的都是大白话,拉的都是实在理。乡亲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孝顺别人给你竖大拇指,不孝顺人家在背后戳你脊梁骨。”单良怀说,“前不久的儒学讲堂上,老师讲啥叫孝,村里一位出了名不孝顺老人的村民面红耳赤,课听到一半就偷偷离场了。”
  老师们讲得多,日常生活中也跟着学,村民对善行有着天然的亲近。这也是本报此次特意将十大凡人善举颁奖典礼放到书院举行的考虑之一,于村民而言,他们是乡村儒学的积极参与者,却是头一回真的见到英雄、道德模范来身先垂范。
  对此,泗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同芝说,“齐鲁晚报是在对的地方做了对的事,发扬善,践行善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我们愿意长期做凡人善举颁奖活动的举办地。”
  走进书院明德堂,村民们挨个恭恭敬敬地坐下,静候凡人善举带来的心灵震撼。暖场音乐已经响起,能容纳300人的礼堂很快被观众挤满,在这个深冬的乡村,人们期盼一场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上午10点,颁奖典礼正式开始。10组获奖者的视频在大屏幕上一一展播,无需文字来修饰,美德的感化直抵人心。“80后”公交车女司机董丹勇斗持刀歹徒的视频一播出,年轻的村民汤金现就掏出手机,拍下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很快就收到百余个赞。“丹姐好样的,‘95后’张帝跳冰河救人也让我感动,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汤金现因同龄人的善举备受鼓舞。
  9岁男孩孙延彬拾荒救父的视频播放后,观众席很快传来了低声的抽泣。59岁的村民刘保新不断擦拭着满脸的泪水,他说,“一个9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孝心,再次印证了穷人孩子早当家这句话。”邻坐的祥厂村党支部书记王克顺也没能控制住情绪,“小小年纪却诠释了孝老敬亲的大爱,让我从心底里佩服。” 
  两小时的颁奖典礼并不显漫长,有些村民来自较远的乡镇,典礼结束了,他们还迟迟没有离开,有人跑去和心仪的十大凡人善举获奖者交流,还有村干部合计着回去赶紧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分享给乡亲们,也许明年,自己的身边就会发生众多的凡人善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