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动情讲善群众鲜活说孝
颁奖典礼雅俗共赏,孝文化引观众共鸣
2015年1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现场,泗水当地的群众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话剧。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曾凡朝教授在演讲中阐释孝文化。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在颁奖典礼现场,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曾凡朝和泗水当地话剧演员先后上阵,用不同方式给观众们展示了他们对孝的理解。一个的讲话高大上,另一个的演出接地气,但都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教授谈善:以善为本,便能宁静降噪
  典礼结束后,曾凡朝教授为现场观众作了一个简短的讲座。曾凡朝提出,个体、家庭和社会是自小而大的三个范畴,作为中间环节的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在家庭中形成向善的风气,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字——孝。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在广大农村‘孝’的普及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曾凡朝直言,每一个人如果立足自身,立足家庭和岗位,以善为本,以孝为源,便能够减去尘世中的浮躁,获得生活的宁静美好。 
  曾教授举了自己的例子,他为减轻父母负担,毕业后将年幼的弟弟接到济南上学,结果找对象成了老大难。“婚可以晚结几年,但为父母分忧尽孝,一刻也耽误不得。”曾教授的这句话让观众感慨良多。
  颁奖典礼配上曾教授的讲座,让现场观众们收获颇多。44岁的刘凡英对怀抱年迈母亲就医的李儒宝印象深刻,“啥叫孝?管吃管喝不叫孝,除了保证物质外,在精神上多关心老人才算孝。”村民汤金金庆幸,自己的双亲还健在,作为儿女的他们还有尽孝的机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话剧演孝:群众中的故事更吸引人
  颁奖典礼现场,当话剧中的演员由之前不孝顺婆婆,经过思想教育,变为主动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会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这场由泗水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话剧《借婆婆》,引起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55陈金茹是话剧《借婆婆》的主创人员之一,退休前曾任泗水县文化馆副馆长。她发现,在农村儿孙不孝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就专门多演一些劝人行孝的节目。”陈金茹说,《借婆婆》就是根据泗水当地农村一真人真事改编的。
  陈金茹表示,能够在表彰山东十大凡人善举的舞台上进行孝德文化的宣讲,她是心怀敬意的。“编这个话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孝德’文化,百善孝为先,乌鸦知反哺,不忘父母恩,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陈金茹说,她被小延彬的事迹感动了,小小年纪就能替妈妈分担责任和忧愁,这就是孝道的最好体现。
  “我们把听到的一些真实故事加进去,再穿插上一些文艺表演,大家听起来非常有兴趣。”陈金茹还表示,当天所表彰的凡人善举都很有代表性,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会将这些事迹改编成话剧进行宣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