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槌定音
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全球减排新协议
2015年1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日,法国外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在会上落槌,标志着《巴黎协定》的达成。                             新华/路透
     巴黎时间12日19时26分,在延期超过24小时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次全会上,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举起带有大会标志的绿色小槌,宣告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诞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代表全体起立鼓掌,庆祝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预计这份协定将于2016年4月由各国领导人正式签署。

转折点>> 所有国家 史上首次达成共识
  “近150个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参加开幕式,180多个国家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文件,13天的谈判成果让我们每个代表团都能昂着头回去,因为我们承担起了这一巨大的历史责任。”法比尤斯流着眼泪说。
  潘基文说:“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已进入一个全球合作新时代。全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目标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曾经无法想象,现在势不可挡。”
  奥朗德向各国代表祝贺:“为了达成这个协定,已经等了40年,现在你们(与会谈判代表们)做到了,有了一个雄心勃勃、有约束力、全球的协定,你们的子孙都会为你们自豪。”
  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它建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持久框架,传递出全球坚定致力于低碳未来的强力信号。但全球不能因该协定而自满,因为气候问题不会通过这个协定而解决。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说,在全球气候政策中,巴黎将永远与这个历史转折点联系在一起,《巴黎协定》是国际社会第一次达成共识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巴黎协定》不仅展示了国际社会的团结一心,也为子孙后代保护了地球,协定是未来世界的“关键一步”。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的伟大壮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巴黎协定》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定。巴黎大会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新起点,中方将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根据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以帮助它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对全球行动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长期目标。

新挑战>> 履行协定 考验各国智慧决心
  《巴黎协定》的出炉被不少分析师、媒体和官员誉为全球合作的典范。设在华盛顿的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项目负责人摩根认为,与《公约》框架下先前的法律文件不同,《巴黎协定》不仅富有雄心,而且得到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标志着一种国际合作的新形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在一个共同且公平的框架下”。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巴黎协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合作”,其内容增强了减排决心、让努力方向更加明晰,推动全球各国承担更多责任。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最广泛的参与,这在先前的全球合作中并不多见。
  《巴黎协定》是国际合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全球减排努力设定了法律框架,也意味着下一阶段任务的启程。《金融时报》评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现在已进入又一个挑战阶段,即条约的迫切履行。眼下,各国只是通过谈判代表在外交上取得共识,而要将这一共识付诸行动,考验的是各国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和民众共同参与的政治智慧和决心。
  路透社报道,不少国家在履行减排承诺问题上面临来自国内的不小阻力。以美国为例,总统奥巴马为削减碳排放已几乎用尽行政权力,付出更多减排努力似乎要依赖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现实情况是,共和党对气候变化是严重问题的说法并不买账,无意投票表决是否批准援助发展中国家向“绿色经济”转变。
  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推动清洁能源方面也阻力重重。印度总理莫迪决心推动解决边远地区通电难问题,而依据现有条件,通电的解决方案只有依靠大规模燃煤发电解决,这对减排前景带来难度。对于各国“难念的经”,潘基文也表达了一定的理解。“我们应该认识到印度面临的挑战。”潘基文说,“3亿人口没有通电,数以亿计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综合新华社消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