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诞生在战火中
山东大学海鸥剧社“一二·九”新生
2015年1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大学海鸥剧社恢复并举行首场演出《小鱼山下》。  本报记者 许亚薇 摄
     本报济南12月13日讯(记者 许亚薇 通讯员 李彤) “学生团结起来!”“争取爱国自由!”……12月9日晚,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从山东大学圣昆仑音乐厅的舞台上响起,时隔八十年,山东大学选择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这天恢复了海鸥剧社。
  对于青年学子来说,12月9日一直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山东大学的青年学子为纪念这一日子,奉上了一份精心筹备的特别礼物,山东大学海鸥剧社首部原创话剧《小鱼山下》正式公开演出。
  海鸥剧社是上世纪成立于当时山东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的革命社团,在国家和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承担起了团结学生、宣传爱国救亡的历史使命。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海鸥剧社通过公开排演新剧、街头演讲宣传等方式团结进步青年,影响社会风气,剧社每场演出“观者甚众”,引起了一时轰动。但迫于当时的战争阴影,海鸥剧社被迫解散,爱国学生也被迫转移到北平、上海等地继续革命事业。其中,海鸥剧社领导人俞启威、王弢等人到了北平后,领导发动了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
  文学院的蒋黔川是本剧的演员之一,演出结束以后他长出一口气,“刚开始排练这部剧时想过,话剧会不会受大家的喜欢,如果大家不认可怎么办?”说到这里,他笑了一下,“演出证明了担心的多余,经典的东西被大家所继承并发扬,是时代的幸运,海鸥的幸运。”
  本科三年级生的吕华赢是本剧的总导演,从剧本的确定到演员的挑选,都由她一手操持。“辛苦没白费。”全剧谢幕时,她笑着说,许多时日的操劳、无数夜晚的担忧、全体演职人员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