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厂辛一区注水井单井作业成本同比减少1.6万元
严格标准、细化运行节成本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建立躺井分析机制,分类优化井下用料,科学论证施工工序。据了解,今年以来,东辛采油厂辛一采油管理区不断细化水井作业运行,截至目前,注水井单井作业成本同比减少1.6万元。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田真 姜建强) 伴随油田开发时间的延伸,注水驱动已成为油藏开发的重要助力手段,大到注采井网调整,小到单元配产配注优化,都离不开注入水与原油的联动性。辛一采油管理区则从注水井“健康”入手,细化日常管理,优化作业施工,既保障了注水质量,更节省了作业运行及材料费用。
“像运行油井一样运行注水井”。他们建立注水井躺井分析机制,和对应油井、所在区块共同开展联动分析,各采油站注水技术员在排除地面管线、闸门、水表等原因后,及时与矿地质组联合查找井下原因,制定维护及措施方案,根据地质需求排列施工运行大表,杜绝带病注水,优化配套方案。
躺井分析不仅找原因,更找办法。他们严格各种封隔器的配套解封办法,避免3口井解封不成功交大修。技术人员还逐步规范酸化施工,比如在地层试挤压力超过28兆帕时建议先酸洗,酸洗不成后再进行二次补孔,补孔后再次试挤,并根据压力高低决定酸化与否,大大提升了酸化效果。为减少底球漏失的现象,他们根据每口井油层与井底口袋大小,建议在底球球座以下接一根油管或长短节,让垢脱落到油管或短节内,减少底球漏失的现象,今年以来,没有1口井因底球漏失上修。
井下管材一直是作业成本的重点,辛一管理区突破传统,与作业队伍联合采用59毫米通管规,严格通管标准,对通不过的油管一律甩出,减少捞芯子不成重提管柱的现象。辛11斜158井施工时,所送油管都是二类管,他们用59毫米通管规选择下井,完井后打压座封、投劳芯子一次成功,减少了工序返工现象。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区推广,减少了返工,缩短了施工周期,还节约了成本。
他们还结合躺井分析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制定管材配套方案,在保障生产的同时控成本。伴随注水水质的不断改善,油管腐蚀现象也随之减少,但内壁结垢仍不可避免,即使管材本体良好,内壁严重结垢仍需更换,如果继续沿用全井防腐管,频繁的更换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又增加了作业成本。为此,他们及时分析躺井原因,根据每口井的现场情况制定油管更换方案,腐蚀严重或测调一体化的井更换防腐管,而其他井则一律更换普通修复管。今年以来,该区新井投注1口、测调一体化10口,与去年同期对比减少防腐管1.92万米,节约材料费90余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