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他用青春去书写忠诚
日照市看守所民警张友军入围“齐鲁最美警察”候选人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徐艳     

  他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八零后,却把自己的青春舞台深藏在看守所的高墙之内。他曾经怀揣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的从警梦,却阴差阳错,成了拯救犯罪分子灵魂的工程师,他就是日照市看守所民警张友军。这位1981年1月出生的大小伙,26岁走进高墙成为一名看守民警。八年的青春时光一路走来,背负着责任与艰辛,无怨无悔,先后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市监管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他也是今年日照市推选的三名“齐鲁最美警察”候选人之一。
  2007年12月7日,张友军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青春在哪里都可以闪光。”这时,他成为一名看守民警刚满三个月。
  从中学时代起,张友军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青年。做一名人民警察,更是他儿时就憧憬的梦想。在中学时,张友军就读完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参加了入警考试,并被顺利录取。
  然而,工作分配的那一刻,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被分配到日照市看守所成了一名看守民警。一开始,同学、朋友问他在哪工作,他总是含含糊糊地说公安局,不愿意说看守所。他觉得,天天看守罪犯,不破案、不抓捕罪犯,不算“真正的”人民警察。
  看守所所长看穿了他的心思,主动和他谈话,聊人生、谈理想。最后,问了他一句话:“你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想想,拯救一个堕落的灵魂和抓捕一个罪犯,哪个更难,哪个更有价值?”他豁然开朗,高墙之内也有一片天地,也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张友军开始细心观察老看守民警的一言一行,并把他们的工作经验记到工作日志上,反复揣摩。每年都记满几十本,所长笑着称赞他的《工作日志》是看守所的“活档案”。学理工专业的他,从零开始,愣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在职法律硕士的全部课程。同事向他咨询法律知识,他张口就来,成了大家公认的“法律顾问”。他还自学了《犯罪心理学》,通读了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全部教材,掌握了与罪犯沟通、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
  在工作中,张友军摸索出了看守工作“四勤”工作法:“脚勤”,经常深入监室,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耳勤”,从在押人员只言片语中深挖犯罪线索和思想动向;“嘴勤”,多与在押人员交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挽救工作;“脑勤”,把监管工作想细想密,于细微处完善工作。
  “四勤”工作法在工作中很快取得了明显实效。在押人员张某因涉嫌强奸杀人入所,并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通过多次与张某交流,张友军觉得他一定还有隐案没有交待,就不动声色地展开思想攻势,并细心观察张某的一言一行。张某终于没有顶住思想压力,向同监室其他人员透露自己曾经在东北犯过同样的案子。张友军很快获得了这一情报,经与东北警方配合侦查,通过DNA等关键证据比对,一起多年未破的积案终于侦破。如果不是张友军工作周密细致,这起积案极有可能随着张某被处决而石沉大海。
  八年来,张友军在管教工作中共获得犯罪线索70余条,协助刑侦部门查破案件20余起。

摸索出“四勤”工作法 八年获得线索70余条
不放弃、不抛弃 用真情感化罪犯
  2014年10月的一天,38岁的别某因故意杀人,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执行死刑。在执行死刑前,他除了见家人外,还特意要求见他的管教民警张友军一面。在法院、检察院以及看守所领导的面前,别某向张友军深深地鞠了一躬,再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别某泣不成声地说:“张警官,谢谢您对我的照顾!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做一个好人,请您放心!”这一鞠躬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震撼,这代表一个沉沦的灵魂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得到救赎。
  看守所的同事们都知道,这是张友军近三年对别某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用自己的满腔真情管教感化的结果。别某入所后,自知罪孽深重,抱着蛮不在乎的心态,经常不服管教、违反监规。张友军没有因为这些表面现象而放弃改造别某。通过和别某聊天,以及和同监室其他在押人员聊天等方式,他慢慢了解到别某对母亲和女儿很牵挂。张友军就主动到别某母亲家家访,了解到别某女儿一直没有落户,他积极和所领导汇报,与别某母亲所在村居、户政部门协调,为别某女儿落下了户口。通过这件事,别某深深感激看守所领导和张友军,此后再也没有违反过监规。
  别某临刑前的最后一个生日,张友军特别准备了生日蛋糕,并组织别某同监室在押人员共同为他庆祝生日。当生日蛋糕被送进监室时,别某的眼睛湿润了,他杀人后逃亡十几年很少过生日,没有想到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一个管教民警会在看守所为他过生日。张友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化解着别某内心深处的戾气,使别某内心逐渐平静,即使到最后临刑还是很平静。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挽救一个即将执行死刑的罪犯,让他悔改毫无意义。但张友军不这么看,他说:“我们在挽救一个死刑犯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挽救一群人,挽救了他的女儿以后不会仇视社会,挽救了他的家人以后不会怨恨社会,挽救了他的狱友能更清醒地认识这个社会,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正是有了张友军这份充满人文关怀的真情管教,更多看守所的罪犯积极改造,出狱后掀开了人生的崭新篇章。张友军每年都会收到管教过的罪犯从服刑监狱寄来的感谢信、贺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重新做人、改过自新的憧憬与热情。

一刻不停巡视监区 半年磨坏一双鞋
  在自己三十岁生日那天,张友军写下了这句话:“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负责,是领导和同事们对张友军的一致评价。
  在押人员群体特殊,情况复杂,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自杀自残事故,外地看守所和监狱还发生过罪犯越狱的恶性事故。张友军深知看守所地方不大,责任却重大。只要是他值班,除了做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在巡视。别人几年穿不坏的皮鞋,他半年就会把鞋跟磨去一大块。同事和他开玩笑说:“你一年在监区就能绕地球走半圈。”
  在押人员陈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他在入所前曾经畏罪割腕自杀过,但是没有成功,入所后情绪一直比较低落。张友军在他入所后,立即按照领导要求,密切关注陈某动向。张友军很快发现陈某表现异常,通过与同事分析监控巡视录像,并向陈某同监室在押人员了解情况,确定陈某有预谋自杀的可能。向领导汇报后,他果断组织清理监室,在陈某的个人物品里发现了一条用碎布条自制的绳子,避免了一起自杀自残事故的发生。
  正是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警惕性,他直接管理过在押人员七百多人,从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无一名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
  许多人惊叹张友军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但也有人为他觉得不值。四天一个夜班,加班是家常便饭。同龄人在花前月下享受着美好时光,他却只能巡视在高墙与铁栅之间。责任与危险时刻相伴,却领着微薄的工资,享受着清贫的待遇。看着许多同学当上领导、成为大款,张友军也曾经问自己,日夜操劳只为方寸监所的平安,人生的价值何在,青春的付出是否值得?
  然而每当深夜值班的片刻余暇,在办公楼上遥望高墙之外的万家灯火,他的内心就充满温暖。这个世界,需要有人无限地向外开拓,也需要有人坚守与奉献。他用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忠诚,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用无悔青春,践行的是党旗前许下的铮铮誓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