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省定贫困村建成村文化大院
村里有了小戏院,听戏更过瘾
2015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12月24日讯(记者 黄广华 贾凌煜 汪泷) 济宁将加快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省定贫困村建设村文化大院(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扶持任务。   
  济宁市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以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为中心,在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设立分馆,并开展流动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城区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继续深入实施“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省定贫困村建设村文化大院(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扶持任务。   
  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配备盲文书籍,开展盲人阅读服务,建设有声图书馆。市图书馆建设盲人数字图书馆。济宁广播电视台和市残联联合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新闻节目,县级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相关节目。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加快建设济宁市文化中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县级基本建有博物馆、美术馆,所有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建有一处文化广场。 
  同时,立足济宁市孔孟之乡、邹鲁圣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紧紧依托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把弘扬儒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活动之中,大力开展“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