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有线广播”
2015年1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于文国

  “牟平县广播站,牟平县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下面预告这个时间的广播节目内容……”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每天早中晚3个固定时间段,这个熟悉的声音就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喇叭匣子”里,给人们带来丰富新鲜的“精神食粮”。
  那个年代,普通人家很少有收音机,更不用说电视机,报刊杂志也只是集体办公场所才有。要想了解时事动向和上级政策,就主要靠听有线广播。有线广播成为寻常百姓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县里普及政策、传播知识的主窗口。正因如此,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对有线广播建设倾注“真情实意”,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最大限度确保有线广播基础设施建设好、畅通无阻运行好、应有作用发挥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牟平县广播站就是在时任县领导重视厚爱、财政大力支持和群众关心关注下建设成长起来的。它拥有独立办公小楼,配备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都是精兵强将。各公社也均配备由3到4人组成的公社广播站,接受县广播站和公社的“双重”领导。各村都有兼职的有线广播管理员。全县上下“一盘棋”,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确保有线广播走进千家万户,让家家户户听得清清楚楚。
  为提高有线广播的传输效果和播报质量,使其更具稳定性和吸引力,县里还专门成立“两支队伍”:一支是线路安装维护队。由县、公社、村三级联合,配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工具,定线包干,各守一方。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降雪冰袭,一旦遇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坚决不允许线路受损。另一支是广播通讯员队伍。县里从做强自身做起,四处招募、多方聘请,千方百计为县广播站配备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采、编、播人员。同时,为各公社配备2到3人的通讯报道组,专职向县广播站等上级新闻单位报送新闻稿件,并加强对基层通讯员的培训,提高稿件撰写和报送质量。在编排节目上,要求县广播站突出本地特色,做到上下结合。“上”,即认真转播上级电台的主要新闻节目。“下”,即及时采集编播发生在本县范围内的有价值新闻。通过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实现广播节目好听动听,群众愿听爱听。
  一晃30多年过去了,有线广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大数据、微博、微信日新月异,有声与无声、平面与立体、单维与多维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冲击着现代人的感官,荡涤着年轻人的心扉。但在那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有线广播曾是人们探索世界的“千里眼”、增长见识的“顺风耳”和追求梦想的“高架桥”,带给我这一代人太多回忆,至今想起来仍倍感亲切、难以忘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