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黑客,骗术“更上一层楼”
窃取个人信息后,骗子再设计个性化骗局
2015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让群众防不胜防,很多情况下如同洗脑一样被莫名其妙操控着把钱汇出去。新型的电信诈骗通过利用群众的准确身份信息进行,更具有迷惑性。那么,如今电信诈骗都有哪些招数?
本报记者 杜洪雷                                
假警察 说你藏毒,还上了公安部通缉令
  “能够准确地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居住地址,接到这样的诈骗电话,很多中老年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对方的身份肯定不一般,而且对方恰恰就是冒充公检法。”该民警称,现在传统的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植入了更为先进的环节,特别是针对诈骗对象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五花八门,而网络上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人员。“诈骗团伙只需要花很少的钱购买这些个人信息,然后就能够准确地判断诈骗对象的背景,制定不同的诈骗剧本。”据该民警介绍,冒充公检法一般都是说市民有违禁品被查获或者在包裹内发现毒品,以此达到吸引注意力并且进一步恐吓。
  如果市民按照骗子说的做,很可能就是看到所谓的公安部网站上有一张自己的通缉令。“诈骗分子中的技术人员,根据诈骗对象的信息做了一个虚假的网站,将市民的图像和身份信息都体现在上面,让市民无从分辨。”民警称,诈骗分子就是这样用一个个准确的事实来增强诈骗对象的心理暗示,最终如同洗脑一般控制诈骗对象向他们汇款。
骗网购 买条裤子被骗四万多
  网购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而一些诈骗嫌疑人就盯上了这一个群体。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接触网络较多不容易被骗,但案件中被诈骗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民警称,年轻人被骗多数是因为网络购物。
  今年7月份,市民韩先生就突然接到自称是淘宝卖家的电话,称其购买的一条裤子因为网络支付原因没有成功,需要重拍。“对方能够准确说出韩先生的姓名和订单信息,这些信息,都是诈骗分子通过网络购买的。”民警称,韩先生根据对方的要求操作,结果被骗四万多元。
  “订单信息泄露的途径比较多,可能是卖家或者是快递,也有可能是黑客。”据民警称,现在一些不法黑客就是通过黑客技术进入一些网站或者系统,大规模地窃取信息,并在网上出售。

“改签费” 一旦点了链接,你就成了“种鸡”
  最近两年,机票改签的诈骗手段也逐渐出现。“对方也同样掌握被诈骗对象的机票信息,而且自称改签费很低。发过来一个链接网址,其实就是一个木马程序,窃取银行卡和网络支付密码,从而轻易地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民警称,这个非法的链接网址同样是黑客提供给诈骗团伙的,“一旦你点击了,你就成了‘种鸡’,诈骗分子就会控制你的手机,向通讯录内好友发送诈骗信息,这样就会更加容易地诈骗你的亲朋好友。”
  去年3月份,济南的李女士为丈夫购买机票后收到一条短信,称航班已取消需要改签,但要缴纳20元改签费,具体拨打以400开头的电话询问。当时短信上有她丈夫的航班次、姓名。她信以为真,拨打短信上的电话,“客服人员”还说出了她丈夫的身份证号。之后,李女士步步紧跟“客服人员”遥控指挥缴纳改签费,结果被骗走97710元。
伪基站 伪装“10086”,骗你积分换现金
  当靠近一个区域时,市民会同时收到一条内容相同的短信。“这就是伪基站发送的短信,之前多数是发送房产短信,现在一些诈骗犯雇用其发送诈骗短信,特征就是短信中有一个网址。”民警称,伪基站的操作者一般都是开车,速度比较慢,车上有一个天线。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伪基站可以模拟电信运营商或者银行客服电话号码,利用智能手机的默认功能伪装成官方发送的短信。办案民警称,这属于诈骗分子的一次技术升级,让更多人上当受骗。今年1月份,市民梁女士收到一条“10086”发来的短信,称只要安装掌上客户端,便可使用移动积分兑换现金。梁女士按短信提示安装客户端,没过两天,银行卡上近1.5万元被转走了。
  “警方从2013年开始大范围打击伪基站,但嫌疑人一般都是驾驶车辆,隐蔽性比较强。”据办案民警称,群众一旦被骗汇钱,就会被嫌疑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转走,“上百个银行卡互相转,最终难以追踪钱的去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