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金悦休养院,护工正在把半失能的老人扶上床休息。
随着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来说,机构养老已经渐渐成了刚需。然而一些传统的养老观念,却让养老院养老成为很多人无法接受的现实;而老人进入养老院后,很多子女又把老人当包袱完全甩给了养老院,很长时间都不去看一看,也让养老院成为许多老人不愿去的场所。
文/片 本报记者 陈玮
不能自理的老人 愿去养老院的很少
28日,在位于济南天桥区的金悦老年休养院,94岁的李奶奶在护工的帮助下吃着午饭。很快,她将有新的邻居和伙伴——一些新来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
金悦老年修养院院长冉树玲说,今年9月将休养院重新装修以后,将专门接收服务全市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并推出公益活动,向全市邀请20位这样的老人免费试住22天。“活动从这个月24日就开始了,已经有一些报名电话打过来了。”冉树玲说。
“目前,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仍然无法突破传统观念,老人、孩子同时都有意愿入住养老院的,并不多。”冉树玲介绍,山东省老龄办2012年做过一项调查,从农村、社区、工厂、院校等抽取129个老年人样本,其中55.8%的老年人不想去养老院,生活不能自理后想去养老院的只占13.18%。
济南市民刘萍的母亲90岁了,生活基本已不能自理,刘萍就和兄弟姐妹一起轮流照顾母亲。“送老人去养老院,别人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我们不孝。”
“其实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机构养老是刚需的。”冉树玲说,这样的老人多是高龄老人,他们的儿女也要六七十岁,机构养老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而且让老人受到更专业的照顾。
让失能半失能老人进来,先要解开他们心里疙瘩
在省城一家综合型养老院,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房间里,老人们的眼光空洞地望着前方,有人过来说话,他们才露出淡淡的笑容,但很快又恢复了呆滞。
冉树玲说,老人失能、半失能以后,很容易造成精神伤害。“比如表现为语言障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甚至是自残。”冉树玲说,很多这样的老人突然一下子就哭起来,这其实是病态的表现。
济南好佳园老年颐养院主任李德建说,很多老人突然摔倒或者脑溢血造成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一下子觉得自己不中用了,还给家庭添了负担,因此自己给自己带来精神的伤害。
刘萍的母亲在骨折之后,脑梗发作,半边身子瘫痪,只能靠别人照顾才能翻身,下床。有时经常一个人大喊大叫起来,唠叨不停,甚至有时还要用控制神经的药物才能让她安静下来。
冉树玲说,其实对于这样的老人,应该让他们改变对于自身境况的认识。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个例,有很多人跟他们一样。“比如有一个80多岁的大爷,说什么也不住养老院,家人把他送过来,非要吵闹着回去。安抚好情绪之后,大爷才透露,自己得的是直肠癌,有造瘘,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冉树玲说,她很快安慰这位大爷,说这不算什么,自己家亲戚也有,见过很多,都很正常。“大爷的情绪才好起来。”
大多数子女最多一个月才来养老院看老人一次
老人最终愿意住进养老院,但老人心中的症结并非就因此被解开,这还要靠家人有不断的关怀。
有一家人在给父亲报名后表示,只要价格合适就让老人长期住在那里。不管老人吃得好不好,休息得怎么样。“原来老人已经96岁了,他的儿子也70多岁了,已经无心无力顾及老人了。”冉树玲说,不少老人被子女送到这里,长期不过来照看。有时需要缴费了,才来看一趟。大约有六七成的老人,子女最多一个月过来看一次。
冉树玲说,每次打电话让子女过来看看,对方不是说要开会,就是说要出差,总是不来。为此,一些养老院甚至在接收老人时硬性要求:长期休养的老人,其亲朋好友或监护人至少15天探望老人一次,否则恕不接待。济南好佳园老年颐养院主任李德建笑称,有的护工与老人的感情都比子女深。
李德建说,有时候老人发起脾气,半夜就要把孩子叫来,孩子也会来,一会儿就走,不少老人的子女有事才会来看一眼老人。冉树玲说,子女来看老人,尽量多陪一会儿,因为老人思维开始迟钝,可能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走了,老人的心里会更失落。
“失能、半失能老人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应该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被抛弃,很多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像是卸下一个大包袱不管了,这也是许多老人不愿来养老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冉树玲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