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患者的10年养生秘诀
良好的生活规律最重要
2015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十年前的圣诞节前后,因患尿毒症,74岁的于秀浚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成为省内年龄最大的肾移植患者。如今,84岁高龄的老人身体依然健康,甚至感冒都很少得。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省内最高寿的“换肾”老人,并向她请教了肾移植后的“健康秘诀”。

  本报记者 刘志浩
    与“死神”斗争,惊心动魄
  “已经半个多月没出门啦!”25日上午,位于济南市文化西路的家中,热情招呼记者的同时,于秀浚还不忘调侃济南这几天的“热门话题”:“雾霾里人都看不见人,我们没法出去散步了。”
  记者看到,尽管腿脚有些不灵便,但于秀浚精神矍铄,头脑清醒,如果不是前来拜访的几位齐鲁医院的大夫的提醒,很难看出她是一位有着10年生存经历的“高龄”肾移植患者。
  于秀浚的老伴,今年89岁的徐庆来告诉记者,妻子年轻时曾感染过急性肾炎,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治疗不彻底落下病根。2006年10月前后被诊断出尿毒症,在齐鲁医院工作的她很快住进该院肾移植中心。“她岁数比较大,肾受损伤的时间又长,到最后整个肾都坏掉了。”徐庆来说,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肾移植。
  幸运的是,通过各方努力,很快找到了合适肾源,并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且取得了成功。
  事实上,于秀浚与死神竞争的这个过程也让她的主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移植科主任田军感到“惊心动魄”。还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人最终“挺”了过来,“看到老人这么坚强,我们也很欣慰。”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说,之后的十年间,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到于秀浚家探访,“肾移植后需要定期复查,而且她年纪大,情况特殊,更需要密切关注。”
  健康秘诀:喜欢早饭喝咖啡
  让田军和同事们欣慰的是,于秀浚的情况比之前设想的要好得多,“虽然术后出了一些状况,但出院后情况一直很稳定。”
  记者了解到,除于秀浚老人去年春天因为雾霾等一些原因导致肺炎住院外,10年间甚至连感冒都很少得,她把这一切都归功于老伴的精心照料和自己有规律的生活。
  25日上午,于秀浚向记者描述了她一天的生活: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早餐是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一个鸡蛋和几片面包,早饭后或出去散步,或做点家务,或在家看电视看书。中午及晚上基本都是两三个菜,并以青菜为主,肉很少吃。另外,她每周只吃一次鱼。
  此外,“晚上不管放再好的电视,也都是吃完药休息一下就睡觉。”她说,几年前自己还会时不时地下厨做菜,最近两三年由于腿脚不太灵便,只是偶尔下厨。现在她家雇了个钟点工,只是每天上午来做做饭。
  看到记者再三询问“健康秘诀”,于秀浚只是笑笑:“老伴照顾得好,按时吃药吃饭,我自己心态也好,也就这么过来了。”
  肾移植关键在于术后护理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般肾移植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5年存活率约75%—80%,十年存活率能达到60%以上。
  但是像于秀浚这样,在74岁进行肾移植,而且已经健康生活了十年的患者,不仅山东,在国内都寥寥无几。
  “这得益于她术后保持了良好的非常有规律的生活状态。”齐鲁医院肾移植科主任田军介绍,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术后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这样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对症治疗。
  同时必须按医嘱服药,田军说,“有的人可能前一两年去医院复查多,后面存侥幸心理不去了,最后出了问题自己都不知道。”
  另外在饮食方面,田军建议患者吃家常便饭即可,不必追求大补。为了应对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这导致这些人的免疫力低下,所以这个人群尤其需要注意预防感冒,否则“治疗起来非常麻烦”。此外,田军还建议肾移植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于秀浚老人的经历看,上面几点她做得都很好。”田军表示,做了肾移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术后不按医嘱进行复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那样你即便花很多钱换肾,也很难撑太多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