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拳师张天鸾的武林——
真正的武已不是出手
2015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孔雨童

  “2014年,李仲轩著《逝去的武林》记述晚清民国时武学大家风范,引发众人喟叹,确如书名所示,许多东西已然远去。但对于张天鸾和这个时代很多爱武敬武的人来说,武林的风,没有停过;武林的故事,还在继续。”
 为学武术误高考
  张天鸾出生在龙口市城关镇林家庄,这一辈泛天字,父亲给她取名鸾,即凤凰之类的鸟。幼时,便有人说,这姑娘名字气势不凡。少年时,恰逢70年代她所在的村子里提倡学习天津小靳庄“十件新事”,武术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村子里很多老少都懂武,张天鸾便跟着先练长拳,后习螳螂拳。
  高中时代,张天鸾家对门里住进了一位“大首长”,在她的回忆里,这位首长的警卫员后来都成了领导。而村民们都说,这位首长是个真正的武林高手。
  距离高考前的一个星期,老首长提出教授张天鸾一套拳术——少林坤英。她兴奋不已,一老一少在两排平房间的过道上比划了整整一个晚上,直至凌晨。但没想到的是,或许是因为练习过度,张天鸾病倒了。考场上的她昏昏沉沉,平时一直成绩不错,那次分数却只够了中专线。
  1983年,在中专学校学了2年纺织后,张天鸾来到烟台进了纺织厂。那时,住桃花街一带的她,扎堆在满大街织毛衣的姑娘中“实在不喜欢”,就常常到火车站附近看人练武。
  一次,张天鸾正遇到有人在练太极推手,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从此开始在这里跟民间师傅学拳,一个月学费就是两块钱。那是1毛钱能买一大堆菜吃好几天的年代,张天鸾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4.5元,她却乐此不疲。

 行走天下拜名师
  学太极的最初十年里,虽然练熟了太极的套路,张天鸾却一直缺少一个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太极”。直到她认识了陕西的一位太极拳老师扎西。
  2003年10月,张天鸾不远千里到了陕西拜访扎西老师。扎西老师听说她九月份刚得过全国太极拳大赛金奖,就想看看她练的拳式。但一套拳打下来,却只得到了一句评价“就一个动作练对了”。在那之后,拳、剑、刀,扎西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给她纠正。“老师的拳架的确工整,回来后,我真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从那时开始,因着这个真正的热爱,张天鸾如同旧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一般,在此后多年里一次次踏上寻师路。
  2003年,张天鸾认识了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一代宗师李雅轩之女李敏弟及其先生太极拳大师陈龙骧。2006年,在一次全国太极拳比赛中,张天鸾正式向二人提出拜师请求。那次比赛,李敏弟老师是总裁判长,看到张天鸾的资质,也爽快同意将收其为弟子。
  在太极拳领域,有许多派系之分,杨氏(杨露禅)太极拳和武氏(武禹襄)太极拳则是其中的两个主要派系。艺无止境,2007年,张天鸾拜武式太极第五代大师钟振山为师。同年也给陈龙骧、李敏弟老师行了传统的拜师礼。武门师兄弟告诉张天鸾,跟随钟振山老师学武的人有不少,但有些人练了多年师父也未将其正式收入门下。也许爱惜她的天资和不远千里习武的诚意,对于她,师父可谓是破例。
  拜师钟振山时,所有师兄弟列席,张天鸾磕头、奉茶、递拜师帖——对弟子来说,尊师重道的德行在先,才能真正练好技艺。而对于这个时代那些真正的武学大师来讲,也依然沿袭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每次登门学习,张天鸾的几位师父都倾尽所能,即便在同去大连的船上,师父陈龙骧、李敏弟还不忘时时传授她太极拳的技艺。
  而张天鸾也一再利用公假,全国各地地学习交流,西安、青岛、成都、大连、广州……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杨、武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北邯郸永年广府古城。晚上住在招待所里,白天跟师父学拳,跟师兄弟切磋。并且经常走出国门,与国际友人交流。这些,同样是张天鸾幼时武侠梦里的一程。
  “这么多年了,各地学习、比赛,但每一个城市都几乎没出去逛过那里的风景。”张天鸾说。
 十余春秋授千徒
  2004年,在外学习回来的张天鸾遇到一位拳友,对方惊叹她技艺精进之快,便建议她教拳,一方面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向更多人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极拳。当时恰逢世秀新区有个大广场,社区也十分支持,张天鸾开始在这里正式授课。从那时开始,她的课堂每晚最少要聚集五六十人。说是授课,这位游学全国的师傅却是不收费的。
  那时,张天鸾住在新桥小区,为了傍晚教学,无论寒暑地她每每都是在下班后,草草的吃上几口饭,倒两趟车赶到这里授拳,每晚都是争取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往回走,到家时常常都是10点多。半年多以后,为了方便教学,她干脆把家搬到了世秀新区。
  10多年来,除了从无间断地在世秀新区广场教拳,张天鸾还在烟台市文化馆带太极班,以及到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学校等处授拳,教过的学生已有几千。在社区,曾有一个大姐跑来感谢她,说自己的父亲之前因为腿脚不灵便心情烦躁几乎在家天天发火,跟着她练太极之后,把拐杖都撤掉了,每天都乐呵呵的。“我们给他买了几套品牌运动服、运动鞋,让他跟您好好学!”
  张天鸾说,这么执着的追求,动机很简单,就是由衷地喜欢太极拳,看到教过的老人气色变好了、变年轻了,年轻人身体强健了,小孩子心性稳定了、免疫力提高不感冒了、学习有了更高的专注力,就觉得高兴。虽然幼时看那些武侠小说电影,总梦想着依照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她最终却已悟得,真正的武已经不在“出手”了。
  唯有一次,四个外地的拳友来烟找她切磋。其中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子,两人在搭手推手之时,对方却突然加力出手偷袭,意识到对方是来挑衅,张天鸾也随即借势变化力量,一掌将对方打了出去——这时的出手,为“正武德”。 
  如今的张天鸾,太极拳已经成了生活。除了清晨一个多小时的练习,她平时行、走、坐、卧都在练功。“这两年身体越发能体会到自然季节交替的变化。”2015年秋,为了能更系统地授徒,她在富甲逸品小区开设了自己的武馆。
  2015年11月,湖南长沙,张天鸾站上了第三届中国武术段位制评比的赛场。青龙出水、扇通臂……张天鸾一招一式,浑然天成,而她所参评级别的段位制评比,除了武艺,德行,对武学的贡献也是重要的内容。
  这场评比后,张天鸾成为中国国家级武术段位有考试之后,烟台历史上第一批通过国考产生的武术七段。
  “清时,杨露禅三进陈家沟,一学就是18年”——跟记者聊天时,张天鸾说起历史上那几位太极宗师的习武故事,都如同说起年代久远的相熟之人,异常亲切。而四十多年的学武习武之路走过后,她不知不觉也早已走进了自己的那个武林世界的故事中。
  2014年,李仲轩著《逝去的武林》记述晚清民国时武学大家风范,引发众人喟叹,确如书名所示。但对于张天鸾和这个时代很多爱武敬武的人来说,武林的风,没有停过;武林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