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农村信用社——
争做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2015年12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提起齐河县焦庙镇西李楼村的养猪专业户李兴伦,四里八乡无人不知,他从三头猪、五头猪开始养起,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建立起一座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的高标准、大规模的养殖场,从选址、设施配套到生产管理、饲料、水质、污粪处理等环节都实行了标准化、科学化要求。养殖场内共有猪舍3个,饲料加工场1个、配种基地1个,场内防疫消毒设施、饲料加工等设备一应俱全,从配种繁育、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链,不仅能自产自养、自给自足,还向周围几个乡镇提供配种、加工饲料等服务,将生猪养殖形成规模,趋向产业链化,成为当地养猪的名副其实的“龙头大户”。
  “要想发家致富,必然吃苦无数。养猪是件辛苦事,也是技术活,不仅要按时喂食,清理猪粪,接种疫苗,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及时调整养殖数量,才能养出好猪,卖出好价钱。”提起自己养猪的经验,李兴伦打开了话匣子“要说养猪秘籍的话,就是农商行的大力支持。一开始,我的养殖规模小,风险高,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农商行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考察,为我出谋划策,还贷给我2万块钱。我用这些钱扩建了猪舍,养了十几头猪,赶上行情好,一下赚了好几万,慢慢的规模就扩大了。这十来年,农商行一直给我提供资金支持,贷款额度也从当初的2万扩大到了现在的70万,客户经理定期来考察,及时了解我的资金需求,用最快的速度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没有农商行的支持,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就!”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在李兴伦的带动下,西李楼许多青壮年村民放弃外出打工,开始养殖生猪,一股养殖风在当地悄然刮起。乡亲们遇到养猪方面的困难,经常到他家来取经,李兴伦都热情接待,毫不保留地将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对邻近的养殖户他还主动上门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前年,李兴伦成立起西李楼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他担任社长,现在已有本村及邻村30多户加入,养殖规模达到2000多头,获得农商行信贷扶持资金100余万元,成为当地养殖业中的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李兴伦的案例是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州市农村信用社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丰富信贷业务品种,重点扶持以有机蔬菜种植、混合养殖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值,实现了“社农共赢”的良好局面。
◥全民创业的好帮手
  “年轻的时候在外打工,工作累,离家远,付出的很多,却难有多大收获”在宁津金瑞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王永帅向记者谈起了他的创业经历“一次过年回家的时候,看着老家很多同龄人都靠自己创业致了富,就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后来和家里人一合计,家里人也很支持我的想法,就这样,我就回来自己开了公司”。
  万事开头难,很快他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落后,已经不再有竞争力,市场销售额不断下滑。这时的他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放弃生产,前期投入的20多万元将付之东流;如果继续生产,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可是这势必又需要一笔资金投入,可他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因为这件事,一向乐观的他犯了难。就在他举步维艰的时候,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宣传让他看到了转机。于是,他找到当地网点的信贷员,详细介绍了自己近几年生产经营情况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二天,信贷员来到他家,对他的企业进行了详细考察与了解,一周不到的时间就将10万元的贷款资金送到了他的手中。
  有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王永帅的企业突破了生产瓶颈,迅速进入了正规、高速的发展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占地面积5亩,厂房面积200余平米,年生产暖气2万余组、年销售额200余万元的企业,产量较最初时翻了两番。下一步,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向东北地区市场进一步发展。
  在当地,王永帅的例子比比皆是,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以农户、小微企业为主要帮扶对象,为农民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创新信贷产品、简化办贷流程、提供利率优惠,以实际行动帮助众多创业者走向成功。
◥小微发展的推动者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把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授信客户,通过专人专做小微市场、专业定制个性化方案、专注小微多元化需求,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蕴藏着无限商机,专注小微企业,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是应对银行间同质化竞争的最好选择。”多年来,德州市农村信用社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正要用钱,贷款却到期了,下笔贷款不能及时跟上,小微企业发展经常遇这样的困局。为此,德州市农村信用社推出“续贷提前批”。在贷款到期前,提前调查、审批,确保小微企业在偿还原贷款后3日内,新贷款发放到位。在“续贷提前批”的基础上,德州市农村信用社还推出相应产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性的资金使用。
  周期性资金短缺一度是德州博诚制药有限公司迈不过去的“坎”。公司根据订单安排生产,经常需要购进大宗珍贵药材,资金使用量大,时间短、频次高,在订单高峰期,选择普通贷款方式,极易错过药品销售旺季。“循环贷款让企业生产再无后顾之忧,我们已累计使用3000余万元贷款。”博诚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说。据了解,循环贷款是“续贷”的一种产品模式,即银行一次授信,在有效授信期内,小微企业可以随用随贷。根据这一模式,陵城区联社为该公司授信1200万元,期限36个月,授信期内,公司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向银行借钱、还钱。“续贷”让小微企业不再“倒贷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缺少抵押物。针对这一实际,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了“贷钢乐”、“快融通”、“质融通”、“质签保”等产品,解决了小微企业因缺少抵押物无法从银行满足资金需求的难题。
  目前,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已形成3大产品体系,推出了10种金融产品,基本覆盖了小微企业的各类信贷需求。
◥普惠金融的实干家
  近日,在平原县张士府乡杨文友的家中新安装了一台农金通,让村民不用出远门,便可以领取补贴,办理转账等各类业务。
  “现在,国家政策好,粮食补贴、低保、新农保、农机具补贴等各种涉农资金都发到俺们的手中,你看看我这存折的明细。可我这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以前取现金,少不了到网点排队等候,有了农金通这个大宝贝,走着不到一里路,就把钱领了,真是太方便了!”村民王老汉说道。
  为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升级换档”,德州市农村信用社以电子银行业务为抓手,不断拓展电子机具布设范围,使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的布设力度,积极推行电话POS业务,实现“电子机具村村通”;大力推广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业务,向公众宣传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操作简单、办理业务快捷、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对操作不熟练的客户,安排专人手把手指导,告知客户如何使用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查询、转账、还贷、缴费等功能,引导客户正确使用电子银行产品,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距离”。通过布设电子机具、推广电子银行,让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延伸至农家门口,使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真正享受到金融服务升级带来的高效与便利。
  金融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近年来,在德州市委、市政府和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立足“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把支持农民增加收入、帮助小微企业成长、助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不断增加信贷投放量,着力调整信贷结构,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69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7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