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11个文物修缮工程获省文物局验收
京杭运河两处古闸重新加固
2015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修缮中的太和桥。(资料图)
     本报济宁12月29日讯(记者 汪泷) 日前,记者从济宁市文物局获悉,本月省文物局对济宁市已竣工的文物保护工程进行验收,11项文物保护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据介绍,此次验收项目共计11项,包括孔庙东路建筑群维修工程;孔府中路东房、东三厅、前上房院东厢房维修工程;孔府东路报本堂、慕恩堂等部分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颜庙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孔林至圣坊等古建筑维修工程;孔林思堂、后土堂、神庖、馒头院门等建筑组群维修工程;金口坝修缮工程;太和桥修缮工程;柳林闸挡土墙补砌加固工程;寺前铺闸挡土墙补砌加固工程;武氏祠排水抢险工程。 
  在这些项目中,位于汶上县南旺镇的柳林闸、寺前铺闸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重要航道,从2013年5月份便开始进行闸体的保护。“早在2011年,济宁市文物局就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了涉及十里闸、柳林闸、寺前铺闸的《大运河遗产南旺枢纽本体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汶上县文物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分别编制了柳林闸、寺前铺闸的保护方案。
  在对闸体的保护施工过程当中,根据大运河申遗工作的需要,两闸挡土墙补砌加固工程暂未进行施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大运河项目后,2014年5月至8月,开展了柳林闸、寺前铺闸挡土墙补砌加固工程的施工。而这些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也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次为期两天的验收中,省文物局专家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分析评审的方式进行。11项文物保护工程得到省文物局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全部顺利通过验收。济宁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11项文保工程的验收通过,彰显了济宁市在文物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取得了成果。 



 相关链接 
城区明代太和桥焕发青春
  在此次通过验收的11个项目中,太和桥对老济宁人而言印象是最深刻的了。这座从明代开始一直使用至今的小桥,如今经过任城区文物局的保护修缮,也使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桥梁继续承载着济宁人记忆,也将继续供周边市民出行使用。 
  “修缮工程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的。”任城区文物局项目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区文物局安全巡查中发现,撞券石松动、鼓闪、缝灰脱落,南立面内券砖局部沉降约8厘米。从勘查情况分析,桥面上的车辆通行是导致桥体内券砖沉降和整体结构失稳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不断蔓延,并日趋加剧。 
  为此,任城区文物局启动了“大运河济宁段-太和桥修缮保护工程施工”项目。经过50余天的施工,施工单位不仅对桥周边进行清淤清理工作,也本着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原则及设计方案进行修缮,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古桥原貌。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桥保护修缮工程的竣工,不仅保存了该桥相关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信息,也让这一古桥重新焕发了青春,恢复了其服务民生、便民出行的功能。 
    本报记者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