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白求恩式国际友人命名
古城曾有一个“哈利生医院”
2015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铁尔生·莱孚·哈利生
  1949年9月,聊城哈利生第二分院与第九专署政民医院合并留影。
     本报记者 杨淑君
  如今的老人差不多都记得,聊城古城曾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公立医院,叫做“哈利生医院”。在老居民们的记忆中,它是当时聊城最好的医疗机构。
前身:
清末建立教堂
民国设有医院

  清朝末年,古城东白衣堂街路北有一长排灰垣起脊的房舍,中间是一座洋式尖顶门楼,这里就是天主教堂。据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德籍孔神甫购置万姓大户房产,又动迁邻近几家,在这里大兴土木。经逐年修建,发展到涵圣堂、楼房、医院、传达室等较具规模的教堂。1940年后,教堂内曾开办教会学校,除学习《圣经》外,也开设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等课程。
  天主教堂内设有医院。据《聊城市卫生志》记载:民国五年(1916),美国人在这里建立教会医院,最初仅有美国医生阎修士1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国医生郝子斌到该院做医助。当时医院药品少,设施差。1945年9月,国民党部队接管聊城,将楼北大街路东的日伪县立医院改为聊城特务第四旅军医院,并在天主教堂内设病床50张。1946年,医院人员随国民党军队逃往济南。另据记载,1945年秋,国民党“第六专署医院”成立于天主教堂内,有医务人员40余人,院长杨德信。
  1948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天主教堂组建哈利生总医院第二分院,肩负起鲁西北军民的医疗保健重任。
命名:
纪念国际友人
缅怀不朽事迹

  聊城哈利生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鲁西北卫生界的一面旗帜。为纪念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哈利生而命名。
  铁尔生·莱孚·哈利生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国际和平主义者。1881年1月5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铁尔生堡镇(现为铁尔生堡市)。他祖父是安大略省的银行家,外祖父哈里德·阿德尔·铁尔生是安大略省铁尔生堡镇的创始人之子。哈利生在家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1907年,哈利生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并获医学士学位。1913年至1914年,哈利生参加了墨西哥的彭可庄园的起义。1915年,哈利生首次来华投奔中国国民革命军,支持孙中山先生的工作。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9月,哈利生第二次来到中国。他在上海以志愿军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后到新四军的游击区,在为军人看病的同时,还帮助新四军培训医务人员。
  1939年5月,哈利生返回上海行医。为避开日军监视,1941年,哈利生到香港参加英国海军,在英国东南亚战区的海军部商船队任军医官。
  解放战争初期,哈利生于1946年回到中国,在上海参加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医务工作,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署军医及驻华办事处医务官。同年4月被派赴北平,参与筹备援助解放军的医药物资,其间视察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
  1946年8月31日,哈利生携280箱医药物资从北平出发前往石家庄。行前,正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工作的叶剑英、黄华、马海德博士等为其送行。1946年9月9日抵达,受到当时晋冀鲁豫军区首长邓小平、薄一波、杨秀峰的亲切接见。首长们高度赞扬他在刘邓大军南下前夕,送来的宝贵援助。他此行在视察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后,对解放区缺医少药的严重情况感到非常焦虑,他主动提出,还要再送更多的医药物资到医院来,自己也留下工作。他随即返回上海,并分别将此情况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国际组织汇报。
  1946年12月4日,哈利生受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加拿大红十字会等机构的委托,将40吨医药器械和20吨纺织品,由上海运往张秋。沿途受到国民党当局多方刁难。饥寒交加,而身染重病。
  尽管如此,他仍带病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交涉,全部物资也被拖延到19日才到达开封。此后为防止再发生意外,他决定改用十三部汽车运输,以后又因连连受阻而改为牛车,沿田间小路绕道前进。一路上受尽折磨。他终于将物资安全运到设在张秋的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分院。
  1947年1月10日,当哈利生再次到阳谷县张秋镇送药品时,病情急转恶化,不幸逝世于张秋镇天主教堂。哈利生逝世后,当地农会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按当地风俗将他运送回河南开封安葬。
身后:
几经变迁发展
如今声名远播

  为纪念哈利生医生,1947年7月,行署主任段君毅批准,在阳谷城北郝楼村(今大布乡郝楼村)成立冀鲁豫行署哈利生总医院,后又在濮阳成立哈利生第一医院。1948年 7月,冀鲁豫第六专署政民医院(1947年2月成立,原在朝城)、筑先县医院和哈利生总院派出一部分人员共同组建成哈利生第二分院。
  1949年9月,聊城哈利生第二分院与第九专署政民医院合并,改称为“平原省聊城专区医院”。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机动医院三分院部分同志并入本院。医院亦称聊城区公立医院。
  1952年,平原省撤销,该医院归属山东省,1954年更名为“山东省聊城专区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后面原有一片由民宅颓废而成的空地,空地西头有一条磨盘胡同。1952年,平原省聊城专区人民医院占用这片地方将院址扩大,新建房屋39间,原磨盘胡同也随之消失。
  1954年,医院改名为聊城专区第一人民医院。1957年,由省投资,在王口桥东征地100亩,开始建设新院。1958年9月,该院迁址于今东昌路路北,由聊城专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过聊城地区人民医院,逐渐改名为“聊城市人民医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已经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是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的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