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摇钱树,却没人愿施肥浇水
北京打拼返乡创业,却对老家的创业环境挺无奈
2015年12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翔羽筹划过的活动和电影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通过在北京打拼多年的经历,济宁人张翔羽觉着拍摄网络电影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去年,他回到济宁成立文化传媒公司。一年来,他坦言感受最深的是孤独。中小城市有很多好素材,但缺乏好编剧、好摄像,很多搞拍摄、搞传媒的创客们都是单打独斗,大家无法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本报记者 高雯

合作伙伴都想留一手
看中场地却成文化墙

  “网络电影作为一种互联网产品,现在很有市场,只要能拍出好内容,有一定爱奇艺、乐视等平台的资源,就是赚钱的。”张翔羽说,他之前在北京跟别人合伙拍过网络大电影,积累了一定的平台资源。作为济宁人,他知道济宁有着深厚的孔孟文化、运河文化,很多好素材却没被开发,所以他决心回乡创业,挖掘济宁的电影市场。
  去年9月,他成立之乎文化传媒公司。公司初成立之初,他没有着急开展业务、筹措拍摄,他花费大半年的时间了解这里的文创行业,了解城市文化、寻找电影素材和合作伙伴。
  “我原想可以和在北京一样,结识很多鬼才,大家一起火花碰撞玩电影。但现在发现大家的交流并不酣畅,似乎都藏着捂着。”张翔羽说,寻找同伴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创客都心有芥蒂、独立为战,很难形成合力共同推市场。不像在大城市“玩电影”那么欢快,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小城市对拍电影的概念比较陌生,张翔羽说,他感觉最难的是寻求资源和合作过程中的质疑与不理解。之前,他看中了一块特别好的拍摄场地,是一个古朴的院落。他多次跟当地人说明仍然得不到支持,后来发现墙壁被粉刷成了文化墙,失去了电影需要的原始味道。
投资不高赚钱不难
打开市场得低姿态

  “初创期的企业没有名气,寻找赞助和支持就比较难,有的人表面赞同我们的想法,但心里还会犯嘀咕,觉得我们是异想天开,不可能赚钱。”张翔羽说,电影是棵常青树,也是很多上班族休息放松的方式,高品质的网络电影也越来越受欢迎。他坚信这一块会很有市场,并且他之前在北京拍过的大电影没有一部亏过钱。
  “这种大约60分钟的大电影,一部的拍摄成本只有50万元左右。投放到爱奇艺、乐视之类网络平台的付费点击渠道,只要有50万个人点击过这个电影,它就是赚钱的。”张翔羽说,只要电影内容拍得好,有平台资源投放到黄金展位,50万的点击量并不难。
  没有好编剧、好摄像,他就下决心自己找来培养。没有知名度和伙伴,他就放低姿态为很多创客和商家免费拍片子、做活动,积累信任和资源。逐渐的,这些都为他协调拍摄场地、提供拍摄支持起到很多帮助。
  现在他的6部电影都在拍摄当中,预计会在春节档上映。未来他还筹划拍摄方言版的电影,他相信,未被开发过的小城市其实很有市场,只要你敢啃“硬骨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