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啥不扮“警察”了?
2016年0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月4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郊区,一名妇女手举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头像与警察对峙。 新华社发
     此次沙特和伊朗两国的断交风波中,各大国的表态颇有些拿错台词的感觉,俄罗斯在第一时间作出强烈反应,称愿做两国的调停人,连韬光养晦的中国都表示严重关切。而与之相反,一向在中东问题上不甘寂寞的美国却出奇地“冷淡”,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约翰·柯比1月4日对该事件冷漠地回应称:建议两国自行双边解决,美国不打算做调停者。
  这等奇观,或许会让熟悉当今国际套路的旁观者直呼看不懂:众所周知,中东是美国国际政策的重点,沙特更是美国在中东政策的基石。如今沙特有麻烦,美国这个平常没事儿都要出来说两句的“世界警察”,为什么当起了甩手掌柜呢?

  美沙已近“友尽”时
  考虑到中东局势的复杂性,想正面解答美国此次为何如此冷淡,能找到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一问美国为什么曾如此关心沙特和中东,这时会发现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谓的“石油美元”体系。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让美元失去了黄金这个可靠的信用保障,恰在此时爆发的石油危机,则让美国领教了石油的厉害。于是,在时任国务卿基辛格的牵线下,美国与沙特最终做了一笔交易:沙特承诺其领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将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结算的唯一币种,作为回报,美国则在内政外交上对沙特进行全面的支持。
  这笔交易对于此后世界格局的影响甚为巨大,它创造了两大奇观:由于美元找到了石油作为靠山,美国过上了靠印钞、借钱就能称霸世界的奇葩老大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沙特和它的一帮海湾小兄弟,则在美国撑腰下,靠着垄断石油定价成为全世界赚钱最轻松的土豪。“石油美元”体系是美沙两国都能获益巨大的双赢交易,有它做底,两国自然“情比金坚”。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石油美元”在为美国霸权续命的同时,也透支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尤其是近年来,在美元霸权解体趋势越发明朗后,美国的智囊开始倾向于放弃这套虚头巴脑的玩法,让美国重新回归二战前的“经济实力主义”。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推行的“产业回归”政策,无疑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在这种大趋势下,沙特乃至中东在美国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下降是十分明显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很可能是美国中东战略转变的元年,在这一年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暗示着美国正在把沙特这个盟友和“石油美元”一起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首先,中国在2015年正式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已经不再是维护石油价格稳定的最大受益者。其次,也是在这一年里,美国正式解禁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执行的石油出口禁令,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此举无疑按下了美元与石油脱钩的倒计时键。第三,明知伊朗是沙特在中东的领导权挑战者和石油竞价对手,美国依然在2015年解除了对伊朗执行多年的制裁政策。最后,为了打压俄罗斯,美国在整个2015年中强令沙特压低石油出口价格,丝毫不顾及“如果目前石油价格持续走低,沙特将在10年内破产”的警告。
  美国这种把盟友往死里卖的做法,无疑让沙特感到了深深的寒意。正如此次事件后路透社所援引的沙特消息人士的说法:沙特已经受够了……我们这一次真的不关心是否激怒了美国。
  毫无疑问,美沙这对盟友已到了“友尽”时刻,这是美国此次冷淡的第一重因素。
大乱正中美下怀
  然而,这还不是真相的全部。中东在褪去了美国“石油美元”政策重心这层光环后,还有另一重身份,让这一地区乱比不乱似乎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从世界地图上看,中东地区刚好处于亚欧大陆这个世界岛中心位置,其一举一动牵扯到中、俄、欧这几个处于亚欧大陆边缘的政治体。事实上,中东与周边各文明间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古已有之,自亚历山大帝国时代起,每当中东地区安定,繁荣的陆上商路就会促进欧亚各个大陆文明文化和经济的交流、繁盛;反之,当中东动乱、破碎,商业的重心从陆上转向海洋,周边的海洋文明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正因如此,自18世纪以来,英国作为获得世界霸权的海洋霸权,一直致力于在中东“挑逗群众斗群众”,当美国在二战后接过英国衣钵之后,更是创造性地制造了巴勒斯坦问题,让中东成为世界火药桶。美国在中东扮演“警察”,是从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它本质上是“石油美元”政策的副产品。正如战略学家米尔斯海默所言,一个海洋霸权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跑到世界岛中央去维持秩序,这样“损己利人”的赔本买卖仅仅出现于过去的三四十年中,早晚会寿终正寝。
  眼下,这场由美国人提供的免费午餐会马上就要结束了。
  回到当前来说,如果中东的乱局扩大,谁将是受害者呢?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预测:动乱的危机首先会波及邻近的欧洲,大量难民的涌入,会打断那里正在进行的一体化进程(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沙特与伊朗“斗法”所造成的能源价格不稳定,还会影响普京为俄罗斯制定的以能源为核心的崛起战略。更有甚者,中东动乱的持续还可能极大地影响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的实施。换言之,中东如果“爆炸”,很可能把美国的几大战略对手都炸出内伤,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要管这等闲事呢?面对这种博弈形势,莫说让美国再出来扮演“世界警察”,它不当一个搅局者,恐怕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方势力在此轮沙伊危机中的表现,不是拿错了台词,而是正在互换角色。世界局势的变化,正在让美国越来越没兴趣维护中东的稳定,而中国、俄罗斯和欧洲作为更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将被推到台前,他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技巧“接盘”?沙特与伊朗的此次危机,恐怕将成为第一块试金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