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首“最美童谣”唤起聊城人的童年记忆
一起在纸上追忆难忘的童年
2016年0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1月5日讯(记者 凌文秀) 由聊城市文广新局主办,本报承办的“聊城最美童谣”面向社会征集暂时告一段落。老一辈口口相传的聊城童谣,耳熟能详。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似乎被渐渐淡忘。记者对搜集到的400多首童谣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在报纸上分批刊发,一起在纸上重拾我们难忘的童年记忆吧! 
  400多首童谣逐一看下来,发现内容真是丰富、知识也堪称海量、乐趣也是无穷的。曾经,我们玩游戏有歌谣;曾经,长辈们哄孩子入睡也会哼唱歌谣;曾经,我们在童谣中学习数字、学习时令节气、学习人生哲理……那些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童谣、陪伴一代人又一代人成长的童谣,如今却又与我们渐行渐远。 
  征集的过程中,很多80多岁、90多岁的老人拿着手写的童谣,亲自到本报编辑部交到记者手中,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让子女代他们送到本报编辑部,他们带着老花镜、拿起许久不碰的纸笔、颤抖着又认真地写下这些童谣。记者依然记得有一位有着几十年军旅生涯的老人,把手写稿件交到记者手中时,连连道歉称,年纪大了,手会不自觉地打颤,写字很不清楚,希望不会给记者编辑们带来麻烦。他在确认记者认清了所有的字之后,才离开编辑部。这些热心的老人们想把自己童年最珍贵的记忆,借由本次活动传承下去,童谣中,不仅有一代又一代聊城人的童年,更有聊城的传统文化记忆。 
  记者整理发现,有些童谣在聊城地区非常普及,也有部分歌谣在临清、高唐一带流传,或者阳谷一带流传。同时,也根据聊城各地方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童谣。时隔多年,在每年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为什么又开始推广地方童谣了?记者从市文化部门获悉,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如果不再挖掘、保护,很可能会像很多非遗项目一样,曾经流传几千年,却在科技发达、娱乐和学习手段多元化的今天走向失传。  
  童谣,是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记忆,是地区语言文化保育、民间文学等领域中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   
  为此,聊城市文广新局主办,本报承办的这场“聊城最美童谣”活动,让聊城童谣再度唱响,搜集聊城童谣为后人保存。本次活动希望能在几乎完全标准语化教育的环境中,为聊城本土语言和聊城童谣的生存开辟出一些空间。本报记者在400多首搜集到的童谣中筛选、整理出一部分,供市民回忆,很多童谣因为投寄的读者太多,所以没有标注搜集人姓名,在此对参与这次活动、搜集投寄童谣的每一位热心读者表示感谢。
童谣精选(一)
  游戏  

筛箩箩(游戏) 

筛箩箩、打镗镗, 
二斗面子蒸干粮, 
蒸了干粮叫谁吃? 
叫俺乖乖XX(儿童的名字)吃 
吃了干么去? 
搬砖、砸瓦, 
一砸砸了俺xx的小狗爪! 

踢毽子 

一个毽儿,踢两瓣儿。 打花鼓儿,摇花毽儿。一个,一俩,五哇,六啊。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九,一百。  

炸果果(游戏) 

炸、炸、炸果果 
腰里别着铜锁锁 
带开、不开 
拿刀剁开 
你一半我一半 
咱俩作个小买卖儿 
你敲梆子我敲鼓 
咱俩变个小老虎! 

碰花瓶(游戏)

碰、碰、碰花瓶, 
花瓶花,二百八, 
两个小孩是一家。 
碰、碰、碰花瓶, 
花瓶花,二百八, 
两个小姐跪下吧。 
碰、碰、碰花瓶, 
花瓶花,二百八, 
两个小姐起来吧。 

倒背竖背(游戏) 

倒背,竖背,葱花,芫荽。疙瘩,蹲下,韭菜,起来。天上是嘛?天上是星。地上是嘛?地上是坑。坑里有嘛?坑里有水。水里有嘛?水里有蛤蟆。呱……  

盘脚盘(游戏)
 
盘、盘、盘脚盘, 
脚盘高, 
烙花饼 
饼饼盖盖 
两个小脚蜷一支。 
公鸡、公鸡头 
母鸡、母鸡头 
不在这头在那头 
公鸡掩(an) 
母鸡掩 
不在这边在那边 

老嘛猴(摇篮曲)
 
哦,哦,睡觉觉 
老嘛猴叼耳朵 
狗吃了猫咬了 
俺小宝宝睡着了 

蛤喇牛(游戏)

蛤喇、蛤喇牛 
先出角(jia),后出头, 
你要不出,砸你的屋, 
你要不爬,拔你的牙。 

逗虫虫(游戏)
 
逗,逗,逗虫虫, 
虫虫咬,飞—— 

拉大锯(游戏)
 
拉、拉、拉大锯, 
我吃果子,你吃屁! 

沿金桥(游戏)
 
沿,沿,沿金桥, 
掉了河里没人捞!
 
百花亭

百花亭,落花庭,花庭底下一枝花,什么花,姑娘花,叫声姑娘坐下吧,开开开开开,叫声姑娘在起来。     
注:此为农村小姑娘做游戏时唱的。 

麦子黄

麦子黄,数三朗,二朗一,数着鸡,鸡不算,数着雁,雁不理,数着你。     
注:此为农村孩子捉迷藏时用。  
剜野菜歌谣

荠荠菜,往家拽;头头酸,往家剜;术术苗,往家瞧;剪子古,往家撸;碱蓬棵,往家搓;婆婆奶,往家跩。(每前半句的三个字,为野菜名称)

摞脚(三人游戏) 

一步拉拉秧,两步喝面汤,三步调和菜,四步摞起来。(重复玩第五,四步放下来为一局) 


童谣谜语
(搜集者:董万华)
 
1.空空树,扁扁柴,野鸡下蛋土里埋。 
谜底:葱,蔬菜,蒜

2.老大长一身济,老二长一身毛,老三扒着墙头往外瞧,小四天生树上吊。 
谜底:黄瓜,冬瓜,扁豆角,茄子 
3.一个枣三间屋子装不了(灯),蹬蹬向上蹬(梯子),踢踢向上踢(毽子),毽毽一条线(虹),降降向上降(蒸汽)。 
(谜底见每句对应括号内) 

4.一个小孩二指高,啪啪一声没有了。 
谜底:鞭炮

5. 灰纸卷黑面,见火把花开。 
谜底:噗拉筋 
时令节气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蒸馍,打糕,张贴春联。 

  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严霜单打独根草,蚂蚱死在草根上。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认识数字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抓到小松鼠 
  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你拍三我拍三,两个小孩荡秋千,你拍四我拍四,两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两个小孩敲大鼓,你拍六我拍六,两个小孩吃大肉,你拍七我拍七,两个小孩吃烧鸡,你拍八我拍八,两个小孩啃西瓜,你拍九我拍九,两个小孩是朋友。
      (搜集人 沈凤城)

  大秃子推磨,二秃子锣,三秃子挖面,四秃子和,五秃子烧水,六秃子蒸,七秃子说:尝尝干粮熟了么。八秃子说:等着咱秃爹秃娘来呵。    
       注:本首儿歌学

数数

  七八岁正在玩,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当年,三十七八不算老,四十七八不占贤。 

抗战歌谣

天明了 
  喔喔喔,天明了。日本鬼,死净了…… 

小日本儿,喝凉水儿

小日本儿,喝凉水儿,砸了罐子赔了本儿,打断日本人的小狗腿儿 
小擀杖
  小擀杖,两头尖, 
  打败日本打汉奸。 
  小擀杖,两头挺, 
  打败日本得飞艇。 
  小擀杖,两头翘, 
  打败日本得大炮。 

打得日本嗷嗷叫 

  日本兵,吃豆渣, 
  不用筷子用手抓, 
  不坐板凳坐地下。 
  地上凉,坐炕上。 
  炕上热,坐火车。 
  火车响,到安阳。 
  安阳有个迫击炮, 
  打得日本(鬼)嗷嗷叫。 
抗日儿童团歌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当侦查员,鬼子来了我们就跑,跑给八路去报告,领着八路拿着枪刀,消灭敌人抗枪炮。(搜集人 八十四岁翁乔元茂) 

动物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奶不应,咕噜咕噜滚下来。
 
蚂蚱草里生 前腿爬 后退蹬 长出翅来 翅愣愣 飞蓝 

《阿胶颂》:黑黑的小黑驴,黑蹄粉肚皮。吃过司里山的草,喝过郎溪河的水。阿城驴场里打三个滚,剥下一张小驴皮。金锅熬、银铲拌,一熬熬了四十九天,熬成阿胶金不换。    (赵中田)

山老鸹,尾(yi)巴长,寻(xin)唠媳妇忘唠娘。把娘扔到灶坑里,把媳妇背到炕头上。媳妇要吃雪花梨,起唠个早,赶唠了个集,集上买了雪花梨。倒座着门嵌子削梨皮.削唠皮,递到媳妇手心里,叫声媳妇,慢慢吃慢慢咽,梨核(hu)卡(qia)着没法办。他娘要吃酥烧饼,哪有闲钱补窟窿。   

小巴狗,带铃铛,咣啷咣啷到集上,要吃桃,桃有毛,要吃杏,杏又酸,要吃果子面蛋蛋,急的小狗打转转。
   (莘县实验小学 靳凤英)
   
反正话

  反正话,真难学(xiao2),蚂蚁过河压断桥,葫芦过河沉到底,碌碡过河水上飘。东西道,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抄起狗来就打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布袋驮驴一溜烟。一跑跑到和尚庙,和尚把蝎子蜇得“吱吱”叫。 

  天上无云下大雨,树枝不动刮大风,刮得碌碡满街跑。刮得鸡蛋碰石头,把石头碰了个大窟窿。鸡蛋破了钉子钉,石头破了拿线缝。你说稀奇不稀奇?小老鼠下了个大狗熊。

  话说话胡说胡,麦子地里耪两锄!一耪到枣树上,落的葚子黑糊糊,伸开包袱拾黄杏,麻包茄子两嘟噜,提到家去熬瓜菜,扑拉两碗老豆腐,张三吃了李四饱,撑得王五满街跑,东西街南北走,一碰碰着人咬狗,拾起狗来要砸砖.看着砖头落进了湾.簿土四起冲上天....兔子撵狗一溜烟....黄鼠狼子跳了湾”。  
  巴瞎巴瞎,锅台上中了二亩瓜,长的给滚砣子那么大,叫人隔(读gai)着窗户眼儿偷了仨,瞎子看见了,聋子听见了,哑巴就喊,瘸子就撵,最后叫没胳膀没腿的抱住了 

生活趣事

一园青菜成了精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豆芽儿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了个倒栽葱。  
韭菜使出两刃锋,呼啦呼拉上了阵。  
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得搬救兵。  
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轰隆炮三声,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小板凳,四根腿儿,我给奶奶嗑瓜籽儿。奶奶闲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奶奶闲我下得稠,我给奶奶放香油。奶奶闲我放得香,我给奶奶放块姜。奶奶闲我放得辣,我给奶奶唱个唱儿。  

  老师老师快放学(xiao),家里擀滴凉面条,一人一碗零一勺,回去(qi)晚了捞不着    

  哦、哦,睡觉觉,猴来了,猫来了,给俺小,叼个桃来了。红尖儿地,白尖儿地,俺小吃了坐官去。 

  拉大锯,扯大锯,姥娘家,唱大戏。接姑娘,叫女婿,小外甥,也得去。

  兄弟俩,上窗台,偷他爸爸的大皮鞋,他爸爸打,他妈妈拉,他奶奶呆家里偷山楂,偷了五哇掉了三(Sa),回来碰了个大疙瘩,跟天怎(这么)大
  
  小黑妮,挠草根,拔来草根喂驴驹。驴驹长大了,黑妮出嫁了。爹也哭,娘也哭,可惜驴驹不会哭,嗷嗷的叫了一上午。
  
  小蛤蟆,当街坐,车来了,轧着我,亲娘哎,亲舅哎,不知道孩子难受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