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试验,真的假的?
美国初步分析结果与朝方说法“并不符合”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重点实验室温联星教授课题组根据分析地震观测记录,确认朝鲜6日在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研究表明,此次核爆当量约为11.3千吨,误差4.2千吨。此次核爆地点位于2013年核爆地点附近,当量略低于2013年核爆(12.2±3.8千吨)。目前,研究尚无法确认其为氢弹试验。据观察者网
     朝鲜政府6日宣布成功进行首次氢弹试验。对此,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表示,美国对朝鲜核试验进行的初步分析结果,与朝方宣称成功进行一次氢弹试验的说法“并不符合”。那么,美国政府如何做出这一初步判断?美国通常会采取哪些手段,探测和验证朝鲜此次核试验呢?

  地震监测数据
从震级上看,可能非氢弹试验

  欧内斯特6日表示,朝鲜此次核试验并没有使美国政府改变对朝鲜技术和军事能力的评估。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进行的广泛、独立分析均对朝鲜当局的说法提出“重要的、可理解的质疑”。综合多家媒体披露的内容,美国质疑朝鲜试爆氢弹的说法最直接依据可能是地震监测数据。
  实际上,地震监测是探测核试验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之一。由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高达每秒数英里,地震监测站点能在短时间内探测到核爆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在监测灵敏度方面,区域监测仪可感应到区区20吨炸药引发的爆炸,探测威力巨大的核爆自然不在话下。
  朝鲜此前宣布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3年成功进行了3次地下核试验。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朝鲜首次核试验所产生的爆炸强度相当于4.1级地震,等同不到1000吨炸药爆炸;2009年核试验的爆炸强度相当于4.5级地震,等同数千吨炸药爆炸;而2013年核试验的爆炸强度相当于5.0级地震,威力相当于朝鲜2009年核试验的两倍。三次核试验中,震波均是从接近地表处传出。
  对于朝鲜6日核试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发布信息,格林尼治时间6日1时30分(北京时间6日9时30分),朝鲜发生4.9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1.3度、东经129.1度,震源深度为0公里。根据监测到的地震规模,有情报人员和专家判断,朝鲜此次核试验可能不是氢弹试验,因为如果是氢弹试验,爆炸威力一般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当量应该达到数十万吨,试验即使失败,当量也会达到数万吨。
  美国犁头基金会核专家奇林乔内猜测,朝鲜可能在正常的裂变式原子弹中混入了氢同位素,“因此他们可以声称这是氢弹,但实际上这并非真正的聚变式核弹”。
多种探测技术
飞机空气采样,卫星收集数据

  美国当前没有彻底否认朝鲜试爆氢弹的说法。今后几天,美国和一些国家会采取多种先进的探测手段,以期确定朝鲜究竟试爆了何种核装置。
  在朝鲜6日宣布核试验后,美国和日本都派遣侦察机前往朝鲜半岛附近区域,测量空气中的辐射值。在朝鲜前三次核试验后,美国也曾派遣飞机到相关地区采集空气样本,以便对辐射颗粒进行分析。
  美国空军在1947年首次肩负起监测全球核爆炸的任务。美国空军技术应用中心雇佣约1000名国防部雇员承担这项工作。这一中心使用一架WC-135型飞机负责探测可能来自核爆炸的放射性残骸。此外,美国还可利用卫星探测太空中或大气中可能发生的核爆炸,卫星可收集电磁脉冲、闪光和核辐射数据。
  虽然朝鲜核试验在地下进行,但法新社2012年报道,通过名为“放射性核素信号”的技术,科学家们能利用设备“嗅到”核爆炸时从土壤中渗出或释放到空气中的裂变产物。接着,科学家可利用大气传输模型对放射性核素的可能来源进行测算,并预测核烟云的走向。这一过程通常被用来对核试验的发生进行再次确认。
  从以往经验来看,美国会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分析和探测朝鲜核试验,最终作出判断,整个过程可能耗时数天或数周。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进行首次核试验,有分析人士猜测说,朝鲜可能使用普通炸药造成核爆假象。但一周后,时任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正式确认朝鲜地下核试验。
  美联社披露,当时,美国情报部门收集了大气样本、地震数据、卫星图像、通讯往来等各种情报分析核实。其中美国空军专用于核试验大气取样的WC-135侦察机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新华社
是氢弹还是“部分氢弹”?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公布的4.9级地震烈度和0千米震源深度,综合与之烈度和震源深度几乎完全一致的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威力推断,此次爆炸的威力为6000至8000吨TNT当量。这个当量比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枚原子弹还要小,而由于需要原子弹作为“扳机”,通过裂变反应而产生核聚变,即使是最小的氢弹当量也远远不止这个水平,因此这次爆炸很可能不是由一次完整的氢弹试验导致的。
  那么它是否可能是一次“半成品”氢弹测试,也就是作为“扳机”的原子弹爆炸,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引发后续的核聚变反应呢?朝鲜政府6日发表的声明中对此次核试验有着这样的描述,“确认了新研发试验用氢弹的技术数据都正确,科学地证明了小型化氢弹的威力”,这或许也可理解为朝鲜最多只是进行了氢弹的部分技术验证。参照之前朝鲜进行的核试验情况,也不能排除此次朝鲜试验的是增强型原子弹的可能性。
  朝鲜几次核试验的当量均不大,始终搞小当量裂变试验,在宣传中也反复提及“小型化”特点。2013年2月12日,朝鲜在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当时朝鲜官方称“此次核试验使用爆发力大、小型化、轻量化的原子弹,在高度水平上安全而完美地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当时确认此次核试验引发的地震烈度为4.9级,恰好与此次核试验相同,威力用作增强型原子弹嫌小,但却与各国早期氢弹“扳机”接近一些。而且从2013年核试验开始,朝鲜使用铀235作为裂变原料,而这也被认为是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氢弹“扳机”较为合适的原料选择。                       据澎湃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