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足硬件、提升软件,滨州市卫生计生建设取得新成效
医疗卫生为滨州人撑起健康安全伞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全市新建900处标准化村卫生室,村级诊疗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图为无棣县水湾镇中心卫生院配备的CT仪。 (资料图)
     2015年,滨州市卫生计生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乡镇卫生院建设按要求达到省级标准;市人民医院和中心医院门诊病房楼完成主体工程;卫生计生机构成功整合;社会办医进一步规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计划生育各项省级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城迎审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领先专科创建和四级培训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惠民利民工程取得实效,“关爱留守/流动家庭中国行”国家级公益项目落户滨州市……过去的一年里,滨州市民从卫生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而新的一年里,滨州市又将通过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深化医改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本报通讯员 李健生
1
医疗卫生条件提升,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医疗保健,越来越需要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项目,提升医疗卫生条件是顺民心、惠民生、得民意的民生工程。2015年5月,历时4年、建筑面积4万平方的市公共卫生计生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3万平方的门诊楼和市中心医院7万平方的病房楼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血站核酸实验室建设,可以尽快开展血站核酸监测工作;并借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入驻综合办公大楼的机会,升级调度大厅,截至2015年11月10日,调度室共接听电话259282个,受理50118次,派车47894辆,救治病人35844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7%。
  在卫生计生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滨州市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其中,今年需新扩建的13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并顺利通过整体验收和设备核查,新增业务用房8000平米,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居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并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探索一室多点模式,在农村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左右,步行15分钟可达的原则,每卫生室覆盖人口2000-3000人,全市统一规划了1375处村卫生室,覆盖全市5279个行政村所有农村居民。按照面积不低于100平方和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剂室“四室分开”的要求,争取市级投入4500万、总投资1.4亿元全市统一新建了900处标准化村卫生室,村级诊疗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方便了群众就医。
  为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师短缺的问题,实施市、县、乡、村四级培训工程,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2.2万人的业务人员轮训。落实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医生准入退出管理机制,共认证60岁以上离岗老年村医8685人,2015年老年乡医生活补助预算资金4730.1万元。
  完善计划生育基层管控体系,落实村计生主任“县管、镇聘、村用”制度,配备703名专职协管员,开发了城区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与周边和人口流向密集的882个市、县区达成区域协作关系,全市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反馈率、网络化协作信息接收率均达100%。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由4名临床医疗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滨州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为期2年的第23期援助坦桑尼亚医疗任务和援青工作,并获得国内外多项荣誉。加强信息公开,2015年在市政府网站和部门网站发布各类工作信息290余条;发布政务微博1800余条,微信32条,为群众答疑解惑200余人次。
2
深化医改工作成效显著,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成果
  2015年以来,滨州市卫生计生系统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市卫生计生委组建整合已全面完成;五县三区卫生计生局均已组建运行。自乡镇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政策实施以来,运行良好,效果显著,短期内已呈现出人民群众得实惠、基金安全有保障、卫生事业上水平、幸福指数快提升的多赢局面,与2013年同期相比,群众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8.8%,个人自付费用下降53.2%,为基层群众节省医药费用2498万元。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改革后,医院医务性收入占比上升为7.6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比下降9.2个百分点。鼓励社会办医工作步伐加快,2015年,全市新增各类民营医疗机构共计80家,床位121张,分别比去年增长38%、23%,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实现了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配备使用比例逐年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另外,“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今年统计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1.9‰,同比下降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1‰,同比下降0.7个千分点,控制在省预期目标范围内,保障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卫生计生能力建设方面,滨州加强人才队伍引进,2015年共招聘录用人员20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41人,有效缓解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紧缺的问题。领先专科建设也突飞猛进,柔性引进省级以上学术带头人60余名,2015年有17所医院申报专科37个,目前滨州市已经命名和申报创建的各类领先专科共计51个,使百姓不用出市就能通过远程信息化平台享受的全国知名专家的高端服务。
  同时,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利用三年时间,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设备的购置,使检测实验室达到了全省一流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并确保2015年滨州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2015年,滨州市把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头等大事,以中医馆、国医堂建设项目为契机,全市共建成17处国医堂,在建19处中医馆。截至目前,全市95.4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88%的乡镇卫生院、8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3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
强化便民惠民措施,让群众放心就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到位,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人均35元增加到40元,增加的5元部分全部用于村卫生室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截至10月底,全市共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3927.22万元,人均到位36.93元,顺利通过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推行免费婚检制度,2015年全市共有5193对夫妇参加了免费婚前健康查体,为3.96万人进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3063名高风险人群落实了预防措施,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实施新生儿4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免费筛查工作,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0872人,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率。在全市医疗机构中继续开展“十有”、“三增一禁”便民服务,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医。优化完善流程,提高行政效能简政放权,对171项行政权力进行了社会公示,编制了行政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将27项审批事项改为由窗口负责人审核后即时办结,平均法定时限由22.5个工作日,减少到14个工作日。
  2015年共有66799人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发放金额6412.7万元;特别扶助共计2870人,其中伤残家庭728人,死亡家庭2142人,发放金额1634.7万元。市级开展“计生助福-情暖计生特困家庭”活动,投入144.6万元走访救助1446户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及伤残的特别扶助家庭;投入8万元救助159户独生子女意外伤残,二级残疾以上的低保家庭;发放16万元对患有重大疾病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一次性救助。2015年,全市共投入资金688.7万元,走访慰问3204户困难家庭。
  另外,2015年全市各级开展打击“两非”行动55次,检查医疗机构550个,查处违规医疗机构、诊所和药店24个,收缴B超机5台,依法处罚25.94万元,查处“两非”案件44起,结案37起,其中大要案4起。
4
2016年继续深化医改,建设“健康滨州”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又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一年,是深入推进机构大融合的关键时期。今年,滨州市卫生计生系统要以建设“健康滨州”为主线,推动卫生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创新卫生体制机制,推进医药卫生改革纵深发展。2015年滨州市要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医责险工作落地、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实施。
  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强基层卫生计生队伍建设,探索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工资待遇的有效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等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城镇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快9个中心卫生院国医堂和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的建设进度,遴选14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2016年中医馆建设单位,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在打造卫生计生优质服务品牌方面,滨州市要努力办好养老中心,继续推行婚前、孕前、产前和新生儿四项免费检查和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规范提供11大类43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促各县区落实现有计生奖励政策,及时发放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的一次性养老补助。同时继续落实医疗机构“三增一禁”、“三十”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规范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切实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