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南苏丹,邢飞载誉归来
他还曾维和黎巴嫩、柬埔寨,是省内唯一参加过三次维和的军人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11月,邢飞与南苏丹当地儿童合影。
     2015年12月27日,邢飞载誉归来,结束了在南苏丹的维和任务,这是他第三次参加维和。 
  现年40岁的邢飞,是乳山市人武部副部长。从军20年,邢飞已先后赴黎巴嫩、柬埔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是山东省唯一参加过三次维和的军人。多次维和,邢飞深感和平宝贵,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军人保家卫国、戍边守防的价值所在。
初次维和,负责扫雷排爆
  2009年9月,全军招考联合国维和人员。时任乳山市人武部后勤科科长的邢飞“觉得这是机会,能够代表国家执行维和任务是件光荣的事,同时自己也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军校学过工兵排雷,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考试,衡量报考条件,邢飞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坚定信心后,邢飞报名参加选拔,以优异成绩通过资质考核,从800余名报考人员中脱颖而出。2010年3月,邢飞远赴黎巴嫩,踏上首次维和之路。 
  刚到黎巴嫩一个周,邢飞开始进雷场扫雷。作为首席扫雷参谋,邢飞负责整个任务区的扫雷和排爆。
  形容首次排雷的心情,邢飞不害怕而是兴奋。“挖地雷前很兴奋,但挖雷过程紧张,脑子里一遍遍重复操作规程和要领,看见地雷露出时又兴奋,没看见引信前仍紧张,等彻底挖出地雷,成就感爆棚了。”2016年1月5日,近6年后,他仍掩不住自豪。 
  首次维和,自豪和艰苦并存。2010年7月的一天,任务区司令部接报告,附近村庄的涵洞里发现可疑爆炸物。邢飞接受命令带爆炸物处理队赴现场,勘查发现涵洞里有约200公斤TNT炸药。按照国际通用处理原则,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可原地引爆。但炸药安放地点特殊,在有300多户居民的村中央,一旦引爆将摧毁整座村庄。
  经现场讨论,邢飞决定人工拆除。疏散居民后,邢飞和排爆队员穿上厚防护服,顶着30多度高温,蹲在泥水里,一步步爬进涵洞,清除爆炸物周围的淤泥和杂草后,历经3个多小时,最终将爆炸物拆除。邢飞坦言,扫雷排爆是艰苦活,穿上头盔和厚重的防护服,负担很重,还要克服高温,想到能保护当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他觉着这辛苦值得。 
  任务区雷场分布不规则,这样的高危作业,随时随地都能遇到。一年的维和任期内,邢飞先后组织了40多次复杂地区的扫雷排爆作业,作为任务区调查队预定成员,他还参加了涉雷、涉爆活动调查和主题演习,主导和协助解决了多次应急救生。
  维和任期结束时,联合国黎巴嫩维和任务区给予邢飞高度评价,称赞他是“杰出的维和战士”。
第3次维和,他是联络官
  邢飞是乳山市海阳所镇人,自谈恋爱到结婚生子,近20年他和妻女分居两地。
  2014年2月19日,邢飞举家搬至威海,结束了和家人两地分居。然而团圆时光未满两个月,邢飞接到任务,将作为威海军分区唯一的军官前往南苏丹维和。此前,邢飞还于2012年下半年前往柬埔寨维和,这次远赴南苏丹已是他第3次出征,山东省军区仅此一人。在维和队员里,他的资历最老。 
  和前两次负责扫雷排爆不同,这次邢飞担任对外联络组组长,负责语言保障和对外联络,特别是进行危机处理。“以前面对地雷和爆炸物,只需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次承担联络涉外工作,是对很多人负责”,邢飞称,对外联络和危机处理存在更多未知因素,这对自身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2015年10月,南苏丹北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联合国协调中国派出一支分队保护当地居民。行动中,两股地方武装力量在难民区附近交火,“炮弹在头顶上飞,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作为首席联络官,邢飞联系当地武装派别联络官,提出警告,使两股武装力量撤出交火区,解除险情。 
  枪声伴随左右,危险不言而喻。有一次,一个中国小分队出去执行任务,遭当地武装力量非法扣留,双方互隔二三十米,拿枪对峙。邢飞接受任务前去解决问题,在两方的枪口下进行谈判。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经过40多分钟的谈判,邢飞出色解决了该起冲突。 
  多次维和经历,邢飞能从容面对危险。在南苏丹,武装冲突不断,枪声总在耳边。“起初,晚上睡不着,但后来就习惯了”,邢飞笑言。 
  2015年12月17日,邢飞圆满完成南苏丹维和任务。由于工作突出,邢飞被联合国授予荣誉勋章。
如今要努力 和孩子培养感情
  执行维和任务,邢飞是维和队员,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温情的父亲。采访中,邢飞分享了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那个画面让他震撼。 
  在黎巴嫩雷区附近村庄有一栋房子,与雷场一路之隔,那里住着3个孩子,其中有一名4岁小男孩。“他每天都在家和雷场之间奔跑玩耍,时常感觉他‘刹不住车’,就要冲进雷区,这个雷场存在了20年”。邢飞说,当时无法想象,如果换做自己的女儿身处如此境地,那将是怎样的画面,而那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在雷场边上奔跑的画面,让他内心震撼。 
  出于一名维和队员的职责,更出于一位父亲最本能的反应,邢飞决定帮孩子改变生活环境。利用业余时间,邢飞组织扫雷队员在雷区和住户之间搭起了一条铁丝网隔离带,反复嘱咐孩子不能越过隔离带,在房子周围,他们又修建了一道T型防护墙,防止地雷碎片危及这家人。再后来,邢飞清除了雷场,帮这家人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邢飞还到这户人家留下联系方式,确保这家人遇到危险时可以随时联系自己。 
  参加黎巴嫩维和,邢飞的女儿才5岁,如今女儿已11岁了。自2010年至2015年底,邢飞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国外维和,他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心里,他甚至有些陌生。
  在一次视频聊天中,邢飞得知女儿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父母的爱》,而女儿只“偏颇”地写了妈妈的爱。邢飞问为何不写爸爸的爱,女儿却说“你都不在家,写你什么呀?”听到女儿的话,邢飞心里很失落,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坦言军人与和平同在,和平离不开军人的付出,国家的和平、世界的和平,是每一名军人的价值所在。 
  如今,邢飞载誉归来,他有一段短暂的假期,他称要多陪陪女儿,“努力和孩子培养感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