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几近干涸已影响库区生态
对农田灌溉造成不利,恢复生态需要数年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月7日讯(记者 刘晓) 眼下正值隆冬季节,气温较低,生物活跃度也很低,但水库水量的急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水库里的生物减少了,甚至没有了,例如鱼、水草等等这些看得见的水生物。而如果是夏天干涸的话,那就会长出很多杂草,整个水底的生态环境就被破坏。”水文部门专家介绍,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库的自我净化能力降低。
  记者在太河水库大坝上看到,不少附近的居民正在售卖从水库打捞上来的鲤鱼、鲫鱼等。“前几天水比较大的时候有大鱼,有捞上来十几斤二十几斤的,都是野生的,保证吃着放心。”一位卖鱼的摊贩介绍。
  而在水库的上游两岸,不少附近的居民也开垦种上了庄稼,绿油油的小麦苗刚刚“露头”。
  而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太河水库不仅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重要的农田灌溉水源地,太河水库灌区工程于1976年4月开始发挥效益。灌区范围主要分布在淄河左岸和孝妇河右岸之间,涉及淄川、张店、临淄3个区的23个乡镇,总面积6.28万公顷,灌区范围南北长约36千米,东西宽约27千米,耕地面积2.49万公顷。但是现在水库已经不能发挥灌溉作用了。
  而水利专家认为,太河水库要恢复到以前的生态环境,需要多年甚至十余年时间,蓄水完成后库区生态恢复更需要蛮长时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