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手上刨花香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0岁的老木匠董万义(右)、孙兆富在组装枣木家具。
  董万义将木材刨平。
  将木头开槽。
  将尺寸制作好的材料放入槽内。
  71岁的米保运(左一)老先生与老木匠董万义(中)、孙兆富展示卯榫组合的桌椅。
     文/片 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史奎华 司永             
  新生事物频繁更迭的当下,它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高科技、工业生产做主导的年代,它们似乎难有存在的空间。但是,它们真的失去了价值、注定要被遗忘吗?走进城市的角落,发现那些传统的手艺、手艺人,听他们述说心曲,为仍然精致的传统,留下精彩的光影。
  家具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好的家具还可能成为装饰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的家具还是纯手工打造的,然而,如今轰隆隆运转的机器和标准化流水线,碾碎了那段属于传统木匠的辉煌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木匠改了行,刨花在手边纷飞的场景,却永远地留在了老人们的记忆中。
  在茌平县有三位年届70岁的老人,他们分别是拥有50多年木工工龄的董万义、孙兆富及茌平县畜牧局退休的老干部米保运。2012年春节过后,在米保运老先生的倡议下,他们投资分别买来小型带锯、平刨床及制作家具用的木料——老枣木,在温陈街道董庄村董万义老木匠的家成立了运用传统老木匠手工艺制作枣木家具的作坊。他们把买来的枣木先进行解板,在用沸水蒸煮、阴凉处通风晾干,再用温火烘烤,锯成家具需要的尺寸,然后刨平、开口、起槽、手工雕花、打隼、制卯、组合、砂纸磨平、上大漆,他们制作的枣木椅子、桌子全都是卯榫结构,整套家具全都用锤子、斧头锤实卯榫组合。其工艺继承发扬了老木匠卯榫组合的衣钵。米保运老先生说:“虽然我们一个月才制作两套家具,但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木匠手艺活没有丢,这就是我们三位老汉制作家具的初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