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的湿地公园更可爱
2016年0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说起湿地,许多市民觉得有些“不明觉厉”,在大家的主观感觉上,湿地是个陌生而遥远的概念。其实,湿地就在我们身边,济西湿地、白云湖自不用说,乃至老城中心的大明湖都是济南响当当的湿地资源。让湿地成为市民休闲赏景的好去处,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湿地人家”曾经是济南近郊的一种生活方式,过去北园等地的百姓采藕、捕鱼、种稻米,临湿地而居,与湿地长期和谐共存。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量湿地被填埋开发,那些在城边随处可见的湿地不断后退、萎缩,如今倒成了稀罕景观。
  这几年,济南对湿地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大,先后推出了梳理湿地“家底”、专项立法、建设湿地公园等“给力”措施,每一项都扎扎实实,但是在提升市民对湿地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打造亲民湿地公园、包装“湿地之城”等事情上还需加把劲。
  如今,全市各级湿地公园已经达到17处,“家底”厚实,可惜由于交通不便、配套游览设施施工缓慢等原因,这些优质湿地资源大多处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状态。拿湿地界的“明星”杭州西溪湿地来对比,其知名度如今已可媲美西湖,咱们的济西湿地无论在生物多样性还是天然湿地面积上都不输它,但是济西湿地的名气却逊色许多。从长远说,这样“养在深闺”反倒影响了今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既然定位为“公园”,就应该在保护原生态面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完善湿地公园游览、观赏、休闲功能。湿地公园是了解湿地最生动的“教科书”,把像济西湿地这样有条件的湿地公园运作好,积极申报“国字号”景区,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成济南旅游的新名片,而且可以让市民在其中学到有关湿地的知识,从而增加湿地环保知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使湿地保护成为一种全民的、自觉的行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箭三雕”。 
  未来华山湖、北湖、白泉等湿地建设,也为湿地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水清了,城美了,受益的是老百姓,当湿地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时,大家自然会主动呵护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