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车费用全额退还、涉事医院急救分中心停业整顿,主管部门也出面进行了调查处理,“天价救护车”事件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主管部门迅速反应严肃处理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接下来,如何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应该成为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类似救护车漫天要价事情屡屡见诸媒体,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收费标准不规范不透明,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救护车再加上车上的设备和人员,具有专业性,收取的费用确实不能和普通营运车辆做比较,但目前,我国急救市场处于封闭、垄断的状态,想收多少标准完全由医疗行业自己决定。
笔者注意到,救护车收费相关规定中,有“长途转送病人用车费由供需双方在使用前协商确定”的条文。救护车本来就是强势的一方,求助的患者大多是碰上突发或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采取协商议价的收费方式,患者一方几乎没有任何还价能力,只能任人宰割。
救护车救助危重病患,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活动。但在这种收费标准缺失、价格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的场景中,一次救死扶伤的公益行为很容易变成一场对患者极不公平的交易。
所以,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当下紧迫的任务是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公开透明,严格监管,还原急救的公益本质,既让老百姓心里有谱,又让急救中心收费有据。
(任志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