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底子,快检才更“实”
2016年02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菜市场设置蔬菜农残检测室原本是保卫“舌尖上安全”的便民利民举措,然而由于受法律缺失以及资金、人员等配套投入所限,如今这些蔬菜农残检测室大多成了“花架子”。食安利民措施要落实,还需要更多配套措施跟进。
  农业生产需要农药,使用农药后肯定会有残留,残留超标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快速检测,将检测结果在市场显著位置及时进行公示,菜品安全与否就变得一目了然。这一方面能引导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蔬菜,另一方面也是强化对商贩的监督和震慑,是加强蔬菜等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必要举措,也是今后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
  正因看到了快检对于老百姓的益处,去年省市专门出台措施,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部分菜市场设置了一批检测室。但是,由于没有强制监管制度,这些检测室几乎形同虚设,快检结果也近乎儿戏。惠民工程成了形象工程,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是打了职能部门自己的脸。
  即将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为开展检测室强制快检提供了法律依据,快检总算有了“存在感”。但是单纯靠一句“应当进行”恐怕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一套“组合拳”跟进。
  快检难主要还是难在了体制机制不成熟上。由于职责划转,检测室的监管单位由农业部门变更为食药监部门,如何监管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外,农贸市场的安全责任人是市场主办方,在快检这个环节中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非常突出。体制机制不理顺,今后即使强制快检,仍然少不了磕磕碰碰。同时,要想让抽检频率、抽检方式、抽检结果的真实性等得到保障,必然离不开食药监部门加大投入,这些人财物从哪里出又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实,蔬菜农残检测室开展快检业务,在全国都是难点,没有特别成熟的经验。济南在这方面既然起步较早,就不如下大力气攻坚克难。未来无论是引入第三方,还是依靠现有食药监管理队伍,仅凭食药监部门的力量来解决显然不现实。期待济南能打通体制障碍,化解难题,走在前列,探索出农残快检的“济南模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