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堂的墙壁已出现大面积墙皮脱落现象,看起来岌岌可危。 本报记者 李阳 摄
◥燕喜堂被评为济南市第四批文保单位。 本报记者 李阳 摄
2月26日、27日,本报持续报道了省级文保单位燕喜堂遇到的修缮难题。29日,山东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燕喜堂的修缮方案通过,赵先生可以申请“抢救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有望解决燕喜堂的修缮难题。但是,因燕喜堂的部分墙体与邻居共用,有邻居反对赵先生修房子,如此一来,赵先生好不容易看到的这一点希望,又变得不确定了。
本报记者 李阳 实习生 张家文
想申请专项经费 得先通过修缮方案
2月29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山东省文物局办公室的许姓工作人员。他说,像燕喜堂这种情况,产权人可以申请“抢救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是有一定的维修经费的,燕喜堂可以申请这笔专项补助经费。”
按照济南市考古所给“堂主”赵先生制定的修缮方案,费用大致在二十七八万。那么,依靠省里的补助资金,赵先生修房子的资金“短板”就能全部解决吗?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全省有1700多处省保单位,这方面的专项经费大概有几千万。我们会根据经费的调度情况和项目的实际需求,下拨一定数额的维修基金。同时,这是一个配套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配套投入部分资金。因为这种经费的目的是起到杠杆作用,撬动地方政府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如果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跟不上,抢救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也是很难申请到的。”该许姓工作人员称。
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赵先生要想申请专项补助经费的话,首先要在区市两级文保部门的帮助下,逐级上报修缮方案。省级文保单位同意方案之后,再根据文物的重要程度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给文保单位审批项目资金。
“现在不让修, 塌了谁负责?”
29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历下区文化局文化产业科。“事情比以前更复杂了,现在已经不只是钱的问题了。29日上午,赵先生的一位邻居来我们这反映情况,他反对赵先生修房子。因为老房子之间都紧挨着,有部分墙还是共用的,所以他反对赵先生修房子。”该部门一工作人员表示,出现这一新情况后,上级部门在审批修缮方案时,可能会考虑邻居的说法,问题能否解决就更加不确定了。
而此前记者在泉城路街道办事处采访时,城管科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出于实际工作的考虑,老城区内的危房在整修时要征得四邻同意。“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部分墙体等建筑是共有产权,修缮时需经多方同意;同时,房子在修缮过程中可能对相邻房产造成伤害,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以后出现更多纠纷。”
本来,要是能用上省里的专项资金,赵先生还能看到房屋重新修缮的希望,可出现这一新情况后,他再次犯愁了,而且表示很不理解。“房子快要塌了都不让修,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要是出了安全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赵先生激动地说。
引入社会资本 或能解资金难题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波认为,社会资金的注入或许能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新的转机。“文物保护资金的现实状况是,政府的专项资金不足,社会资金又很难融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数又比较大,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宽裕的专项资金就更捉襟见肘了。”
“在欧盟的有些国家,他们在引入社会资金进行文物保护时,做法较为灵活,政府投入资金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余资金由企业来解决。比如说在法国,如果企业参与文物保护,政府可以给参与企业免税。企业投资在文物保护上的资金,可以抵消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此一来,企业既做了公益、有了荣誉,也没有在物质上有所损失。在这种刺激下,很多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也有效解决了文物修缮的难题。”
姜波也认为,政府既然公布了文保单位的名单,这些文保单位就成了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政府出资来进行修缮也是应该的。“在台湾金门等地,政府对个人修缮文物会有一定比例的资助。产权人在修完文物之后,可以最高获得政府75万新台币的补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