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个孩子感到无助
2016年03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晓东
2月28日中午12点多,接到王培洪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说:“你是记者吧?王培洪不见了,留了个字条说他走了,能帮我找找孩子吗?”我听完心里咯噔一下,第一反应就是他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举动吧?
虽然和王培洪接触不过两三次,但是能感觉到他性格原本十分开朗,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
闲聊的时候,王培洪说自己生病以前就是个不着调的“熊孩子”,抽烟、喝酒、调皮捣蛋,哪样也少不了他。曾经因为妈妈不给他买车,赌气一个多月不跟妈妈说一句话。“现在的小青年不都这样吗?”他说。
的确,现在大多数“95后”都沉浸在父母的溺爱中,无忧无虑。而这个成天被圈在病房里的21岁小伙,却是压抑的,这其中更多的是无助。
提到上百万的医疗费,王培洪开着玩笑说,“这些钱够买几辆车、几套房啦?”玩笑话里的那种无奈让人心酸。就像婚礼当天,当妈妈挽着“叔叔”的手缓步走上舞台,当所有人的焦点都对着婚礼舞台时,站在红毯另一头的王培洪,独自一人远远地望着舞台,脸上透着的虽有欣慰,但更多的还是无助。
而我们又怎能让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感到无助呢?他需要这个社会给他希望,需要更多的人给他陪伴。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即便有一天真走到那一步,至少曾努力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