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完了,出门打工挣钱去!
13万农民工增收仍靠外出打工,思想转变才能成功“移民”
2016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过完年,背上行囊又出发。
     文/片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李鹏      

  作为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县,每年有13万左右的商河人加入外出打工的阵营。正月初六开始,就有不少商河人陆续开始往外走,其中不少人这一走就是一年。近六成的农民表示,外出打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可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发现,出门打工不仅仅是为了钱,还想要房子,要面子。 
正月初六就开始忙活外出,一个村里一走就得二三百口
  正月初六一大早,沙河乡大仉村的陈先生和妻子就忙着往车上搬行李,准备吃完早饭就动身去青岛了。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青岛的首饰厂打工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每年都是腊月二十七回,正月初六走。陈先生说:“放假时间太短,过年和打仗似的,我有时候一天能走四家亲戚,我还没在家乐和够,这不又要走了。” 
  陈先生和妻子初六走后,陈先生的父亲过了十五走,这样一来,家里就剩下陈先生的母亲和三岁的儿子了。陈先生提到,自从大仉村开始土地流转以后,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像他们村除了在家做点小生意和实在走不开的,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一年能出去二三百口。陈先生说:“家里没有地了,在家老呆着也挣不来钱啊,所以我们村里往外走的越来越多了。” 
  陈先生的妻子表示,如果想孩子了就让婆婆带着孩子去青岛一趟,如果没有特殊事情,这一走估计又是一年了。陈先生的妻子说:“村里很多像我们这样的80后90后,基本上一走就是一年,你要是隔几天再来村里,基本都是一群老头老太太了。”65岁的张先生说:“要是人家要我们这些老人,我们也早出去了,可惜人家不要,只能在家看家了。” 
13万农民工抱团进城打工,白桥蒜农农闲找兼职 
  陈先生收拾完行李之后,就给表妹打电话告诉她一会去接她一起走。陈先生的车上可以乘载七人,除了妻子外,还要捎带着陈先生的姐姐和表妹,还有陈先生妻子的侄子。他们这些人都在一起工作,陈先生的妻子和侄子甚至在一家工厂工作。陈先生说:“在我们这打工都这样,大家组团一起去,出门在外可不能单干。”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人基本上都聚集在青岛、天津、北京等地方,三五人在一起。 
  随后,记者在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了解到,商河县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13万左右。就业办张主任提到,像沙河乡很多都在青岛首饰厂,像孙集镇在外面炒干果、做豆腐的较多,而怀仁的人外出打工就多是大理石加工了,基本都像陈先生那样“组团发展”。就业办张主任说:“咱商河每年出去那么多人,干什么工作的都有,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大,因此亲戚朋友传帮带较多。” 
  据了解,除了玉皇庙镇的外出打工人数较少之外,其他乡镇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张主任说:“随着农业化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除了白桥镇之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数增多了。”“大蒜之乡”的白桥镇中的很多蒜农多是“季节性外出”。不少乡镇的农民工甚至开玩笑称他们是“兼职”。白桥镇的刘先生说:“弄蒜薹和收蒜的时候实在是离不开人,我们就都回来,完事再走,种蒜还是主业,农闲的时候才能外出打工。”农闲时,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白桥蒜农,成了寿光等地的“香饽饽”。
八成打工者表示理想收入3000以上,想挣大钱不能只卖力气 
  在刚刚结束的“春风行动”中,记者看到6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将工人工资待遇放在了首位,几乎每个打工者都在询问“每个月多少钱”。很多人在看到企业的工资待遇后,摇摇头走开。企业负责人说,前几年基本上是公司选人,现在农民工选公司的越来越多了。 
  一家前来招工的企业负责人说:“现在的农民工的工资要求越来越高了,在现在的经济形式下,我们公司很难开到他们的理想收入,所以这次估计很难招到人了。”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求职者,近八成的人表示收入要在3000以上。求职者刘先生说:“如果管吃管住还行,不管吃不管住,一个月三千最多剩下1500,出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记者询问一位求职者王先生,他想要寻找一份电焊工,理想收入是6000以上。王先生说:“现在电焊工越来越稀缺,钱少了根本没人干,我自然要得高一点,但是要是没有啥技术,再跟人家要那么多钱,就很难找到工作了。” 
  王先生说:“现在要想挣大钱不能只靠力气了,很多工厂都是机械化,不需要人,要想挣大钱还得要会点技术。” 
买了房子难算“市民”,没有面子住着不舒服 
  让农民工进城买房成了“去库存”的新方式,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农民工进城买房,不少商河打工者开始思考是否要在工厂所在地买房入住。龙桑寺镇冯集村的冯先生一直就在观望,打算明年在青岛买房安家。冯先生说:“之前买房有各种条件限制,现在政策改变了之后我就想在青岛买个房子了,准备在这里安家,孩子也好在这上学。” 
  冯先生将自己买房的想法告诉了亲戚朋友,一半以上的亲戚朋友不支持,他们认为还是在家养老好。冯先生的姑姑冯女士解释道,现在在外打工,工资还好,但是相关的养老保险、社会福利基本上没有,人老了生活难以保障。冯女士说:“现在每个月打工工资挺好,但是之后咋样谁知道,万一有点变化,在青岛还不如回家好。再说了,即使咱买了房子,也不是人家城里人。” 
  在冯女士眼中,买房容易,但是生活习惯、子女入学等问题,使得她觉得在城里生活“不自在”。冯女士说:“虽然各种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越来越好,但是很多城里人并没有完全接纳我们,我们还是觉得住得不舒服。”冯女士去年和老公去市区的某一大商场买首饰,由于老公下班后走得匆忙,没来得及更换工装,结果售货员看到他们后就爱答不理,甚至说“这个很贵的,你看看这些吧”。冯女士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没面子”。 
  对此,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张主任认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思想转变很重要,不仅仅是城市人要接受农民工,农民公也要学会成为城里人。张主任说:“思想转变只能慢慢来,思想转变成功了,农民工就成市民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