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胡山乐陶然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东安
 
  横亘于章丘东南方的胡山,东西绵延数十里,西部主峰北脉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南脉有保存完好的玉皇殿,也是明代词曲大家李开先被罢官后的归隐之处,自号为“中麓山人”;中部群山环抱,被誉为江北第一古村的朱家峪就坐落在这里;东部山势向北倾斜,沟壑交错险峻,1969年山洪暴发时,正在山洞施工的解放军某部排长盛习友为抢救落水的六名妇女,就壮烈牺牲在这里,被中央军委授予“爱民模范”称号,并在胡山脚下建起盛习友烈士陵园。
  绵绵胡山几多秀。巍巍胡山几多情。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背上行囊,独自造访胡山。远远望去,清明的天际下峰峦似黛,烟霭缭绕,满目苍松在寒风里犹如起伏的碧浪,一轮轮、一波波涌向山巅。独揽胡山一山秀的正是这四季都充满绿色生命力的翠松。森林在,生命的原色就在,大自然就不会衰老。森林在,人类的遗传基因就不会退化变异。
  渐进山中,路回峰转,蜿蜒崎岖的羊肠小路环绕在悬崖峭壁上,层层叠叠的风化岩石苍苔斑斑,纵横的裂纹像是刀雕锤击一般,顽强地生长在石缝间的丛丛酸枣树随处可见,那鹅黄色的嫩叶正萌发在枝头,偶有残存的一两个暗红果实,在山风中瑟瑟地抖动着,仿佛向路人炫耀着它的依然存在。
  独行山林幽径,阵阵松香沁人肺腑,山的静谧与空灵将往日杂乱的大脑化为一片飘飘然的空白,顿觉神清气爽间已是物我两忘。山绵绵,情悠悠。
  不知不觉间已攀援到落鹰岩。这一从山体分裂开的悬空巨石,探出去足有两三米远,底下便是万丈深渊,看一眼就让人头晕目眩。有一年轻游客几次跃跃欲试,但终究没敢登上去留影。说到此处,山鹰翱翔盘旋于胡山上空还是胡山一大景观,可惜今日无缘看到。山下马家峪村中至今还保存着清道光年间顺天府尹李廷棨撰写的《胡山神鹰赋》碑刻。
  中午时分,终于登上险峻的峰巅,胡山灵秀美姿一览无余,天地间万籁俱寂,一片苍茫。身后老君祠虽只残存下石器的内室,但当年道人取水的“天池”还算完好,顺石级下去,可以看到清澈的水泛着幽光。
经询问,我还找到了三百多年前一位高僧面壁修炼的石洞,镌刻于石门之上的诗文依稀可见:“真心不改僧家志,若行难守佛祖恩。道意不随寒暑变,禅心常供水云闲……”面对这别有洞天的修炼圣地,回味着大师留下的佛心禅意,怎不叫后人喟叹之余心生善意。
  转回山顶,从残缺的东门而下,朝东南方向松柏掩映的山谷走去,不远处便是就山势而建的圣水灵泉庙,李开先隐居的中麓山堂遗址也在这里。在长长的石阶路西侧,几经风雨剥蚀的古老庙宇内,墙上的壁画仍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可供寻古探胜人一饱眼福。
  最值得一提的是圣水灵泉洞内南壁上,借助手电筒可以观赏到康熙年间朱士豸题刻的《重修圣水灵泉观音画像碑》,图案线条流利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说文物专家早在几年就前就来考察过。
  “人对青山山对人,不知谁主与谁宾。猛然谷中一声笛,唤出梅花陇外春。”当年雪蓑子的《胡山兀坐》一诗,正是对此处幽谷秀峰的生动描绘,读来令人叫绝。
  归途中,我顺路来到胡山主峰下村民早已搬迁的古村落太平庄。乾隆年间,先祖李秉帅在此安家立村。这里古柏参天,原始的石屋石墙高低错落,因势就简,小街弯弯曲巷深深,青石板路斑驳而光滑,掩埋在瓦砾中的石槽石磨似在诉说着岁月的不尽沧桑……
  钟灵毓秀的胡山不仅步步有佳景使人流连忘返,厚重的人文更是让人感慨万千,能阅读到胡山这部博大深邃的“史书”,实在是春日里的乐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