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供水北区民丰水厂张永慧——
从钻井工到“设备神医”的蜕变
本报记者邵芳通讯员李彬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天自学一个小时,至少明白一个维修原理;每天要进入现场,至少对在用机电设备运行普查一遍……这是胜利油田供水北区民丰水厂张永慧成就设备“神医”称号的秘诀。工作近10年来,张永慧从一名钻井工转岗至供水成为一名电路维修工,凭借一腔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十年间他参与处理设备故障和维修项目200余次,改进和革新项目18项,其中2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被同事称之为设备“神医”。
凭借兴趣研究苦学 半路“出家”终成维修专家
  在民丰水厂厂长汪东迎印象中,张永慧是个务实勤奋的人,为了提升在机电一体化上的技术能力,他会向来自各方的技术人员和老师傅求教,在融汇中把难点变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有一次在修复东高密度沉淀池DN200排泥电动阀远程控制故障时,因新设备刚刚试运行,大家对设备不了解,汪东迎一面留下运行人员观察,一面等待厂家来维修。张永慧得知消息后,赶紧赶到现场,为了掌握维修技巧,他和厂家人员一起往返于沉淀池DCS基站和螺杆泵房排泥阀之间。出于对专业技术的保护,厂家只进行维修,并不说明PLC和排泥阀的故障原因。张永慧蹲在一旁,递工具、打手电、送饮料、他眼睛盯准厂家维修人员的每一个动作,认真记下每一个调试参数。十个小时的故障排除后,他如获至宝,赶紧对照电路图,将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默记下的每一个环节的拆解,一点一点的默写、绘制出来。为了加深记忆,他逐条线路、逐个部件的核实,经过整晚的比照、临摹,最终他全部弄懂了这套设备的运行工况原理。
  熟悉张永慧的人都知道他热爱学习,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关于电路维修与计算机编程的各类书籍。但很少人知道张永慧最初从钻井队转到了电工岗,最初他连一个电路板都不会修。抱着对电路维修的浓厚兴趣,张永慧一边向老师傅请教,一边每天坚持从各种维修书籍上学习知识,凭着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丰富的实践补充,张永慧的业务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十几年间,张永慧参与处理设备故障和维修项目200多次,自己改进和革新项目18项,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自己练就了一身维修绝活。闲暇时张永慧也喜欢摆弄一下电器维修,小到电饭煲、蒸锅,大到电脑等家用电器,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琢磨摆弄半天。员工家电有问题,就爱找他帮忙,多年间他义务维护维修电脑多达400多台,也因有了设备维修“神医”的绰号。
以身作则带徒青工 依托创新工作室助力生产
  随着用电设备逐步向电气自动化过度,水厂员工的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电脑远程控制取代了许多人工操作。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张永慧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他买来《自动一体化编程》、《自动化程序指南》等杂志仔细研究。通过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张永慧开始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并有2项技术革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技术过硬,2015年张永慧被聘为供水北区分公司自动化维护主任技师,承担起教学带徒的任务。每次维修,他都把现场当成课堂,因势利导的对电器产生故障的原因,向大家讲明讲透,让每一次的维修工作都成为技术提升的跳板和舞台。他带徒弟、传技术,依靠北区北斗创新工作室,他和青工们立项课题,攻关疑难,《民丰水厂电子设备管理器》等8项自主研发的成果,先后获得管理局生产经营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他也因突出的业绩和务实的干劲,多次记功授奖,并多年被获评油田技术能手和公司先进个人。
  言传身教,解疑答惑是张永慧给人最深的印象。徒弟马遵强自2009年便跟着张永慧学习,一个没有一点排查机电一体化故障的青工,经过导师带徒的耳濡目染和勤于学习,逐渐成为了水厂维修的骨干力量。现在对马遵强来说电控数控、机电故障排险等工作已经驾轻就熟,成了响当当的维修多面手。一枝独秀不是春,在他的带动下,水厂先后有12名青年骨干与有经验的师傅结成师徒对子。有40多人参与到北斗创新工作室中,创新创效成果以及革新发明项目如雨后春笋,短短的三年时间,他们攻克立项课题46项,32项投入一线生产,科技的大兴让民丰水厂一步迈入了有技术、有朝气、有活力的先进现代化水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