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拄着双拐的汤银玲带着儿子到齐鲁医院检查。 本报记者 王光营 摄
你还记得我们曾报道帮助过的汤银玲吗?五年前一次偶然让座,她的双腿接连骨折,一段婚姻也因此解体,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接受治疗后乐观面对生活。记者14日获悉,命运又跟她开玩笑,儿子不幸患上造釉细胞瘤,日子本就捉襟见肘,如今数万元的治疗费让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本报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卜慧文
双腿骨折未治好,儿子患上造釉细胞瘤
14日,记者在齐鲁医院见到了汤银玲母子,由于腿上的伤势还没有痊愈,汤银玲行动依然很不便利,拄着拐杖缓慢前行,跟在她身后的儿子汤文昊低头不语,拿着病历和妈妈一起前往口腔科就诊。
汤文昊就诊时,医生拿器械检查他的口腔,问及他的感觉,他却说毫无痛感。“下颌已经麻木了。”主治医生又仔细看了看拍的X光片,“看起来好像是水状物,但抽不出来,有可能是细胞瘤。”
“怎么办啊?”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听到医生的答案,汤银玲心里顿时紧张。随着检查继续,突然一声“啊”,汤文昊往漱口台上吐出带脓的血水,他终于有了痛感。
2013年,本报曾经报道过汤银玲的事,获得了不少爱心人的救助。由于第一任丈夫早逝,汤银玲跟儿子相依为命。十几年前,她认识了第二任丈夫,又组建了家庭。但在她双腿接连骨折后,汤银玲主动提出离婚,跟儿子蜗居在无影山路的一个储藏室里。
如今,汤银玲又遇到另一半,对方想攒点钱给她把双腿治好。生活刚刚有了转机,儿子突然得了造釉细胞瘤,又将她的生活推到了悬崖边。
孩子靠打竞技谋生,早当家孝顺妈妈
“下颌骨头已经空了,一不注意就可能骨折。”检查医生表示,患上造釉细胞瘤,患者一般无明显感觉,但实际上骨头内部已经被腐蚀空了。
“我腿骨折之后儿子就退学了,他不想给我造成负担,想去赚钱照顾我。”汤银玲告诉记者,失败的婚姻生活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让他缺失了很多幸福,如今不到18岁的儿子已经很懂事了。
据介绍,汤银玲去年一年都在老家养病,孩子独自一人在济南打拼,靠接单打竞技谋生。他不仅能解决自己的生计,还时常会给妈妈打钱。“孩子把打竞技的收入绑定了我的银行卡,他总是惦记着我。”汤银玲说。
“孩子表面看起来很开朗,可是他有他的心思,尽量不让我操心,生病了也不告诉我……”直到今年过年母子团聚,汤银玲才发现儿子生病了,带孩子来济南检查后没想到这么严重,因为拖的时间过长,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生病后,汤文昊时常会感到内疚,他觉得没能赚钱给妈妈治病,自己倒生病了。他还不让母亲把病情告诉继父,争取自己把治病的钱凑够,不要再给本就困难的家庭增添更多烦恼。
数万元治疗费,难住相依为命的母子
“钱能凑够我们就治,凑不够,就不治了。”在拍片治疗的间隙,汤文昊低声对妈妈说。
记者了解到,从目前来看,这种疾病必须尽快进行手术,但分为开窗手术和下颌骨置换两种。保守疗法开窗手术至少需要一万多元,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到时候只能将下颌骨摘除,从腿骨上取下一块骨头进行移植,这个费用至少五六万元以上。
“有中医说保守治疗,西医说要尽快手术,不然就会有危险,我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汤银玲向记者说出她的难处,她自己的双腿还没有治疗,孩子的继父为了给老母亲治病,已经背下了十多万元的外债。
“孩子不想拖累我,不想继续治疗了。”汤银玲说,别说五六万,现在家里连五六千都拿不出来,儿子也埋头睡觉,拒绝再去医院检查。谈及汤文昊的手术问题,汤银玲表示,孩子还年轻,无论多难,她一定要给孩子治疗。“别人说这是口腔癌症,我已经这样了,以后一定要让儿子健康地生活下去。”
造釉细胞瘤并非不治之症,但一般手术费用都在几万元,这对本就困难的家庭是沉重的打击,曾对生活重拾信心的汤银玲又陷入无尽迷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