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纪委去读书:
经济学家带你读懂中国改革
2016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劈波斩浪的中国改革之船,正遭遇一系列的“瓶颈”,面对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政府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做好未来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何以更大的勇气破除坚冰,实现强大的中国梦?
  为了更好地出发,回望、梳理和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在中信出版社推出的《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一书中,这些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些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当下政治经济走向的分析,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路线图到改革突破口,从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到新呈现的利益逻辑。各位学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对未来的改革道路提出了各有特点的分析和设计。尤其是对未来30年的改革动力从何而来,机会在哪里,各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社会各阶层最关心的反腐、户籍改革、金融改革、社会公平正义、投资趋势和机会等话题。
  他们提出,尽管上世纪末我国已初步构建了对世界市场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但这个体制并没有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此,厉以宁认为,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改革都要逐步将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进入创新的高潮、创业的高潮,这就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云,“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读懂中国改革》提醒我们,新一轮改革,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公正为中心,正确配置权力,实现社会公正,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战略勇气与历史责任的担当。
  书中的专家学者各自身处的行业和身份有差,各自的视角不同,同时因为国内的情况非常特殊和复杂,解读自然是百家争鸣式的。但是专家们在一个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广泛共识,即改革要建立“有为政府”,而“有为政府”的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转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转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
  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作为一部集大成的经济著作,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让读者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和未来改革的方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