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突然想念舅外公,那个永远穿着深黑色中山装,脖颈和手都瘦枯了,呈深褐色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记忆中,他似乎总是这个模样,仿佛从来没有年轻过,也不会变老。他不喜欢说话,默默地,从不曾见他格外高兴或忧伤。他没有子女,只有一个半瞎的老伴在身旁。
记忆中舅外公说得最多的便是对我的叮嘱:“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看到我在做作业,他会坐在一旁,眼睛盯着我的一笔一划。有时会提出批评:“作文还行,可打80分。字嘛,8分都打不了。字是门面书是屋,你得练字。”我一恼,用手遮住作业,不让他看。他呵呵笑两声,从口袋中掏出两颗枣或一颗李子。
母亲告诉我,舅外公是抗日英雄,具体参加过什么战役已不记得,只记得他说过当时那场战役非常惨烈,整整一个团,最后只剩下13人,他身上也是伤痕累累。舅外公转业之后,曾被安排在安化一个部门任要职,可是,他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而他认为自己读书少,“谋”不了其政,要求回到益阳千山红农场当一名普通工人。并在那里认识了半瞎的舅外婆。舅外婆曾是别人家的童养媳,因为不能生育,被婆家休妻。后来祸不单行,因为一个眼疾,无钱医治,一只全瞎,一只半瞎。对于舅外公的收留,全族无一人同意,面对所有人的苦口婆心,舅外公低着头,闷坐半天,幽幽说道:“我若不要她,谁还要她呢?”
听说舅外公能写一手好字,可从没见他写过。对于那场战役,他也从不肯提起,追问急了,他会站起来,一脸凄然,以为他要说句什么,他却摇了摇头,又坐下。默不作声。
舅外公在有生之年很少出远门,但是,他每年都会去一趟长沙烈士公园,每次回来心情都会格外沉重。舅外公八十八岁作古,走之前身体没有任何征兆,只是在一个清晨和舅外婆说了句:“我的战友来接我了。”便闭眼再无声息。
现在,每每听到别人说到战友情,每每听到老兵讲述战争的残酷,我都会想起舅外公那张沉默的脸,在他的有生之年,不知忍受了多少战争带来的煎熬,可是他从不愿意诉说,更不愿意炫耀。这里面的胸怀和担当,让我一直将他视为我心目中的英雄,是真正顶天立地的汉子。
真正的英雄,选择沉默。尽管,他也因此而被人忽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