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海货、糕点加的“料”太多
2015年食品生产监测报告出炉,五类产品不合格率较高
2016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6日讯(记者 刘腾腾) 去年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干制海产品、酒类、糕点、饮料、调味品五大类,主要原因是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超标。日前,青岛市食药局发布了《2015年青岛市食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测分析报告》,去年食品抽检合格率持续提高,小作坊产品抽检合格率也提升不少。
  日前,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5年青岛市食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测分析报告》。青岛是全省食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去年12331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投诉举报807件,同比减少31.38%。去年开展的食品生产环节质量抽检中,国抽、省抽、市抽不合格产品共113批次,合格率都在98%以上,尤其是市抽4602批次,9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8%,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
  抽检数据显示,乳制品和特殊膳食食品、粮食加工品、速冻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饼干、蜂产品、罐头等15大类产品年度抽检合格率达100%,高风险产品稳定保持了较高的合格率。抽检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干制海产品、酒类、糕点、饮料、调味品等五类产品。共有5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因素以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为主,不合格原因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超标占45批次,占不合格原因79%。抽检不合格产品生产的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中小企业占了97%,主要集中城乡结合部和农村。
  去年小作坊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目前全市小作坊监管覆盖率达100%,去年抽检251批次,3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86.1%,同比增长14.1%。不合格产品主要是熟肉制品和糕点。去年关停达不到要求的小作坊36家,依法查处禁止小作坊生产目录内品种的生产者和黑作坊19家。下一步食药部门将探索小作坊“一票通”制度和园区化建设,引导小作坊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酒类、糕点等五类产品不合格最多
  综合分析获证食品抽检数据发现,不合格产品类别相对集中。水产制品、酒类、糕点、调味品、饮料等是检出不合格批次最多的产品。不合格原因以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为主。57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因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就有45批次,占到了不合格原因的75%以上。
  调味品共抽检316批次,不合格4批次,平均合格率98.73%。1批次食醋的总酸项目不合格,1批次酱油的添加剂(山梨酸、苯甲酸)不合格,1批次酱油的氨基酸态氮项目不合格,1批次花生酱的铅超标。
  购买酱油要注意是配制酱油还是酿造酱油,注意标签上氨基酸态氮含量。尽量不要购买散装酱油。购买食醋时要注意是配制食醋还是酿造食醋,注意标签上的总酸和游离矿酸含量,尽量不要购买散装食醋。购买调味品时,要注意是否有生产许可标志,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注意配料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饮料共抽检174批次,5批次不合格,平均合格率为97.13%。不合格项目是锶、偏硅酸、亚硝酸盐超标。
  酒类共完成抽检282批次,不合格批次7批次,合格率97.52%。1批次葡萄酒、3批次白酒、3批次老酒不合格,原因为酒精度、总糖、DBP、DEHP、乙酸乙酯、糖精钠、甜蜜素。总糖指标不合格的有4批次,占不合格原因中的50%。。
  水产制品共完成抽检230批次,不合格21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0.87%。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铅、铝含量超标,二氧化硫、山梨酸、苯甲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
  共完成糕点食品抽检202批次,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7.03%。6个不合格批次中5批次检测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加工过程卫生条件差,杀菌消毒不规范,在后期的包装、储运、销售过程中二次微生物污染造成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不合格。
食品加工小作坊规范至305家
  据介绍,全市的小作坊已由417家规范至305家,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农村地区。抽检的251个批次覆盖了11大类,如粮食及粮食制品、肉及肉制品、豆制品、焙烤食品等,合格率达86.1%,同比增长14.1%。从抽检的结果看,肉及肉制品、焙烤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茶叶等类产品问题较多,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微生物超标、添加剂超标、亚硝酸盐、农药残留检出等。蛋制品、调味品、膨化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及膨化食品、凉拌菜合格率高。
  微生物超标是导致熟肉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因为肉制品小作坊大多采用“一口锅”的传统生产工艺,以家庭作坊为主,工艺简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制作卫生条件差,加之后期运输、销售、储存等卫生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极易造成微生物超标。
  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小作坊的重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米面制品尤其是糕点类食品中添加剂超标,如超范围超量使用明矾等含铝膨松剂导致铝残留量超标,有的糕点中超范围使用了甜蜜素和糖精钠等甜味剂,1批次粉条中检出亚硫酸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作坊业主不了解或故意违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药部门将加强对小作坊业主的监管和培训,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发生。
凉皮中添加硼砂,涉事老板被批捕
  2015年7月,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线索,辖区内一凉皮加工黑窝点在加工凉皮过程中违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硼砂。
  得到线索后,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加工凉皮的摊点多次进行了排查、蹲点,初步掌握了辖区加工凉皮摊点的具体场所和加工时间规律,迅速将掌握的情况与区公安局进行了沟通协调,决定联合进行查处。
  2015年7月14日凌晨2时,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区公安局经侦大队对位于黄岛区灵山卫街道窝洛子村徐某经营的凉皮加工点进行检查,发现该凉皮加工点负责人徐某及周某正在进行凉皮加工制作,一旁的凉皮加工案台上放有已加工完成待售的凉皮,食品库房内放有面粉、已加工完成的“面筋”、送货单等,该凉皮加工点负责人徐某不能出示该加工点许可证件以及相关合法资质。
  执法人员依法对上述食品、食品原料和送货单进行了查封扣押。执法人员对现场发现的凉皮、“五谷”凉皮改良剂、“裕轩”凉皮调面料进行了抽样,最终在上述产品中均检出硼砂。
  徐某的行为,违反了“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8〕3号)”的规定,涉嫌在食品加工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硼砂,构成犯罪。
  目前,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该案涉嫌犯罪线索移送至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已经被批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