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做好人
——访威海市鲸园小学教师李晶
2016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本报记者 李孟霏
片/本报记者 陈乃彰

  在威海市鲸园小学,语文教师李晶是孩子们心中的“汉字女神”。提起写字,她总是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她的心中总是装着很多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能够明白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每个汉字背后,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这一点也与鲸园小学的人文教育不谋而合。
你写的字太急了
咋像个小猴子啊?

  “你写的字太急了,好像一个小猴子呀,”“你写的字太散了,都成了孔雀开屏了,”……
  在李晶的写字课上,语言生动有趣成了一大特色。
  只要有纸和笔,李晶就像是舞蹈演员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手起笔落,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而在写字上,她也会经常变换出自己的个性来,“在写钩这个笔画的时候,我会想既用汉字的形态写,同时又一笔呵成,”李晶说,这样自己写起来也比较有兴趣,而学生们也会说,老师你是在写汉字还是再画画啊,激发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
  教孩子的用心还体现在了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上,李晶说,由于学习写字本身并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因此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有点枯燥,对此,李晶都会想出一些花样来,让孩子的学习过程显得不那么枯燥。
  为了引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她还比较注意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而对汉字产生深入的理解。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她会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以“马”字为例,她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马”字的写法,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简化后的“马”,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演变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无数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了汉字的发展。再如讲解“暮”字时,她会告诉学生太阳一点一点地落到了地平线的下面,夜晚就要来临了,这就是“暮”字。

写好字重要
气节风骨更重要

  写字自然重要,但在李晶老师看来,人的气节和风骨更为重要。
  每一堂写字课,她都会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崇拜名人的心理,搜集历代书法大师少年时代刻苦练字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从而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引发对汉字的喜爱。
  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池水变成“墨池”的故事;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柳公权发奋练字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让学生在名家身上学到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精神,激发热爱写字的情感。
  “慢慢的,我觉得这些故事再好,但是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我会给大家讲述一些更加深层的知识,”李晶说,她会讲讲《萧绎智取兰亭序》《苏轼五不写》《颜筋柳骨》等,让学生明白字要好好练、认真写,更要明白读书人应该有气节、有精神;讲讲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生平故事,可以对他们的书法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古人的风骨、古代社会情况有更多体会……
  李晶说,她希望讲了这些故事后,学生写起字来一定会更加有筋骨,更加有力量,对指导他们怎样做人也必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汉字是精灵
要让学生爱上它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在日常教学中,李晶除了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之外,还深挖汉字的内涵,让学生爱上汉字这个精灵。
  在教授《永生的眼睛》时,看了本课的所有生字,她决定主要为孩子们示范一下“眶”字。“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她便指导孩子们将左边的目,写得细而长,正在眯起眼睛来看东西,而右边的“匡”像一个巨大的支架为我们的眼睛支起了一片晴空,所有的障碍它都能为我们的眼睛支挡,是眼睛最好的保护神,就这样他们才能相依相偎地在一起。教“幽”字时,她又告诉学生们先写竖,然后写两个撇折撇折点,最后写竖折竖,就像是山林中两条小路曲折绵延地伸向远处,有着悠远的意境。
  从字面上看,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但是排列得却十分有序,她便总结出她们班级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团队是战无不胜的。形象的讲解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这个字,书写时没有看到写错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