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次检验保群众舌尖安全
检验员赵文聪8年时间里与检验仪器作伴,甘当“试毒银针”
2016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文聪(右二)在和同事们一起工作。
   本报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郗文娇
  8年,近3000个日日夜夜,他没有休年假、没有午休,大部分时间都与实验室里的仪器作伴;他坚持学习,参与完成了3000多次检验任务,他就是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食品科副科长赵文聪。“要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无误,当好“试毒银针”,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吃上健康食品!”赵文聪表示。

试遍700份样本 节省数十万元
  2008年,赵文聪从淄博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毕业,进入淄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担任检验员。“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每次做完实验后,实验器皿都摆满一大桌子,都是他主动去收拾。”食品科科长吕敏说。参加工作以来,赵文聪从没有请过一次假,就连宝贵的休年假也因为紧急任务而一次次泡汤。
  2015年,他带领同事在从来没有做过硒检测的情况下,历时5个月,寻找到最适合淄川区土壤特点的硒检测方法,从700份样本中试验出准确数据,确定10个镇街道土壤达到富硒标准,为全区富硒产业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准确参考数据,节省检测资金几十万元。

为得到准确数据反复检验上百遍
  在赵文聪的办公室中,桌子上的《气质联用操作规程》布满了他的批注和各种勾勾画画。为了给农药残留检测做准备,他已经在这台机器前操作了一个多月。农药残留检测涉及到50多种农药,需要通过仪器显示的峰值判断农残含量。但是每种农药的出峰时间是不一样的,用的色谱柱不同,升温条件不同,出峰时间和出峰效果都会千差万别,每种农药都要经过反复试验,做出曲线图,以后的检测才有对照和参考。
  出一项检测数据的过程非常繁琐,有时一个步骤需要反复检验达到上百遍。很多人受不了其中的枯燥和辛苦,更何况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为完成紧急检测任务,他曾连续几个星期不休息,加班加点已经是家常便饭。去年年底,昆仑镇宋家坊村新打了水井,村民想年前就吃上新井水,但又对水质不放心,腊月二十三,镇上送来水样检测。正常情况下,至少十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为不耽误村民吃水,赵文聪和同事加班做检测,终于让村民在春节前喝上了放心水。
  今年以来,他对淄川各个学校的饮水安全开展了检验检测,目前已检测水样160余个,确保了学校、城区居民和农村用水的饮用安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