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磨砺4次修整,52个人物诉说鼓子秧歌情缘
“鼓子秧歌,还得商河人自己来画!”
2016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母亲留下的刺绣花样是吕丙霄的启蒙老师。
  ◤吕丙霄画的鼓子秧歌人物。
     20多年前,一次鼓子秧歌研讨会后,吕丙霄萌生了描绘一段鼓子秧歌跑行程的想法。20多年过去了,经过10年的精心创作,4次改稿修正,年近花甲的吕丙霄创作出了属于商河的《上元行程》。5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体现了伞、鼓、棒、花的独特风韵,也描述了“扮玩意闹上元,奉讶礼乐进村的一段场景。”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李守奇    
52个人物“入村跑十五” 着装头饰古今各不相同 
  去年,吕丙霄完成了一件大事,创作了十年的《上元行程》终于完成了。商河的鼓子秧歌分为伞、鼓、棒、花、丑等不同角色,在吕丙霄的《上元行程》中着重强调了伞、鼓、棒、花四个角色“跑十五”。一遍遍刻画修改后,52个鼓子秧歌人物终于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讲述了那段已经逝去了三四十年的商河记忆。
  吕丙霄说:“这幅《上元行程》描述的是他小时候跑秧歌的情形,和现在的鼓子秧歌大不一样了。”他谈到,画中是鼓子秧歌进村时的场景,这种跑法现在很少使用。他年轻的时候,鼓子秧歌表演者并没有统一服装,家家户户根据自家情况进行打扮,每个人的装束几乎都不一样。吕丙霄说:“家家户户所拥有的装饰材料不一样,所以52个人有52个穿法,现在统一服装,反而失了点热闹劲。” 
  吕丙霄指着所画人物的头饰给记者看,有的简单朴素,有的花枝招展,各具特色。吕丙霄说:“不管他们的头饰怎么改变,头饰都是将头发包在里面的,不像是现在,头发都散在外面。”他谈到,在古代只有行刑的罪犯才将一缕头发从头上垂下来,三四十年前跑鼓子秧歌时大家很忌讳头发散落,都将头发用头饰网在头上。现在很少有人在乎这种装饰,披头散发地就进场了。
  除此之外,《上元行程》的“花”一角中,都是男性,与现在小姑娘小媳妇“跑花”截然不同。吕丙霄说:“我们当时就是男性跑花,打扮得都很漂亮,比现在的跑花的要俏得多,都是男性,大家也都放开了跑。”52个人物无论是从扮相到动作还是彼此之间的站位,都引起了不少上了岁数的商河人的共鸣。年过70岁的杨先生看过他的画忍不住感叹,“三四十年前,鼓子秧歌就是这个味”。 

10年磨砺4次修整 为画画让儿子“受尽委屈” 
  懂行的人看后,觉得他画的这段行程(鼓子秧歌的专有术语,鼓子秧歌进村表演的一种方式)跑得热闹。不懂鼓子秧歌的人评价他的画是“带有敦煌风姿的人物图,风格秀劲流畅,人物潇洒清秀,是一幅好画”。在他自己眼中,他的《上元行程》“戏、艺、美、飘、雅”,52个人物舞动着,飘逸、潇洒、超然,戏味悠长。
  为了创作这幅画,吕丙霄没少下工夫。吕丙霄谈到,1992年参加鼓子秧歌研讨会的时候,他就和朋友商量创作一幅关于鼓子秧歌的作品,迟迟没有成行,10年前,他决定自己“单干”。趁着妻子去女儿那时,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停掉了所有的工作,专心画画。大约创作了半个月的时间,他的《上元行程》初见端倪。 
  当第一遍画稿成形之后,他开始将每幅画都剪下来,作为画样,一一对照修改画第二遍。画完后,他寻求朋友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他指着书房一堆画纸说:“这都是第四遍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再随时添加。” 
  据吕丙霄描述,创作时的画纸铺满了整个客厅,从南面的阳台直到房门,他吃睡就在客厅的沙发上。她的妻子在一旁忍不住说:“当时就剩下他和儿子在家里,他把画铺满客厅,孩子去卧室睡觉只能在画纸下钻。”当时孩子小,贪玩好动,本来回家可以玩一下,结果回家后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坏了爸爸的“宝贝”。吕丙霄说:“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怎样画,连做梦都在想着画画,基本上就顾不上孩子了。” 
  吕丙霄的妻子说:“我都习惯了,他画画或者写字的时候,基本上就和外界隔绝了,一到这时,我就赶紧出去,省得在家打扰他。” 
写字画画啃“硬骨头”,多年功底源于母亲画样 
  在绘画领域一直有“画人难画手”的说法,在吕丙霄的《上元行程》中却给每一个人物的手来了一个特写。跑伞人手部的紧握,拿鼓人手部的按压,跑花人手部的轻盈,拿棒人手部的紧攥,各有各的特色。吕丙霄说:“跑鼓子秧歌时,每个人的手法是不一样的,既然画了咱就要体现出他们的不同来。”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说吕丙霄倔是因为他总是“和自己过不去”。无论是写字和画画他都是选择最难的来,他常说:“干就干点难的。”1985年,吕丙霄作为商河的“独苗”考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当时选修的是书画,却在书法旁听的时候爱上了“章草”。他练习的“章草”,是他那个岁数很少涉猎的,为了练好字,只能往济南等地奔波取经。提及往事,他笑着说:“当时骑着自行车往返也不觉得累。” 
  兰花在吕丙霄之前的创作中占据了大量的分量,近几年却鲜少涉及,这一切都源于朋友的一句戏言。早在10多年之前,每次展览他都喜欢展览一幅兰花,朋友戏称“你就只会画兰花啊”。朋友的戏言让他搁笔,他觉得有一天他的兰花画得更好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给大家看。 
  对于自己的创作吕丙霄并不是很上心,很多之前的画作就随意堆放,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却一直珍藏着,那就是母亲唯一留下的一件手工绣品。上面绣的是戏剧人物,红色的底布已经发暗,流苏却完好无损,可见吕丙霄收藏的细心。 
  他提到,当他10岁左右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母亲和姐姐绣花的花样,花样上的人物、花草、动物都让他着迷。放了学,拔完草喂完猪,晚上在煤油灯下,母亲和姐姐忙碌着,他就在一旁照着花样模仿,久而久之,他画完了母亲所有的花样。吕丙霄说:“这是我母亲留下的唯一一件绣品了,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得好好放着。” 
“画下来就留下来,画不出的可千万别丢了” 
  记者在吕丙霄的家中,不仅看到了笔墨纸砚,还看到了古琴、葫芦和四册诗词歌赋不同体裁的创作。商河的滨河公园、人民公园、文昌河,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甚至是国家的重大事件,都出现在了他的诗词歌赋中。他说:“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是就是诗书画的统一,古代文人是琴棋书画,我懂点诗书画就够了。” 
  根据自己之前看秧歌的记忆和跑秧歌的经历,吕丙霄将三四十年前“入村跑十五”的场景还原,这样系统描鼓子秧歌的创作寥寥无几。吕丙霄说:“鼓子秧歌这么好的题材,一定要利用起来,画鼓子秧歌,还得商河人自己来,鼓子秧歌中不只是动作,还有很多内涵。” 
  他谈到,之前鼓子秧歌是村与村之间增进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鼓子秧歌入村之前,村中德高望重的族长,要在村口迎接,双方息鼓后,行顿首礼,双方寒暄敬酒后,才重新起鼓进村。吕丙霄说:“以前要是没有这些‘礼’,就是给再多的钱也没有人会去的。” 
  现在很多村庄,逢年过节的还会跑一场,男女老少热闹热闹。吕丙霄说:“现在基本上都是谁想跑就跑两下,以前谁挨着谁都是有讲究的。”他们村之前安排人跑秧歌,会故意将平时“有小矛盾的人”安排在一起,大家过年期间跑下来,基本上误会就消除了。吕丙霄说:“商河人跑鼓子秧歌不仅图个热闹,以礼待人,和谐相处的处世之道也该学到不少。” 
  吕丙霄将他的《上元行程》小心收起,纸上的褶皱他摸了一遍又一遍,他说:“这幅画全长14米,从开始创作到现在10年了,画完了心里就敞亮了,我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念想,画下来就留下了,画不出的东西可千万别丢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