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生态化,多倡导少强制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对于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不容忽视的是,生态葬法虽好,却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人们对传统殡葬方式的认知,也未必能够按照规划的时间表实现转变。

  清明节临近,有关殡葬的话题多了起来,新近印发的《北京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就是其中之一。按照规划,北京市公墓不再新建传统墓碑,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以适当方式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
  从环保、节地的角度考虑,生态葬法是值得提倡的,也是大势所趋,可北京市的这份规划,却遭到了诸多批评。很多人都在担心,有关殡葬的理念和方式,会受到行政权力的强制干预。对于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不容忽视的是,生态葬法虽好,却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人们对传统殡葬方式的认知,也未必能够按照规划的时间表实现转变。
  一般说来,现行的护墓费以20年为一个缴费周期,这就意味着租约到期时,墓主的子女很可能还活在世上,更遑论孙辈了。如果说要对传统墓穴加以改造,问题的关键并非逝者而是生者,也就是不能回避墓主后辈的态度。对他们而言,亲人墓穴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表面上涉及物的使用权利,实际上更关系着不能割舍的亲情。尤其在我们这个向来讲究“慎终追远”、讲究孝道的文化体系中,与殡葬有关的事宜,就更应当注重普通老百姓的情感需求。
  那些担忧的言论,那些批评的声音,直接指向的是很可能发生的、行政权力对殡葬方式的强行干预。北京市的这份规划截止到2020年,也就意味着在四年之后,传统的殡葬方式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具体而言,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数字化的指标,往往用以衡量相关部门的工作成绩,那么行政权力会为了完成指标使出些手段,就成了大概率事件。顺着这个思路,在这份规划公布之后,有很多在网上留言的人,都提到了几年前轰轰烈烈的周口平坟事件。
  尽管那一次,当地政府的行动也是出于善意面向未来的,要为大机器耕作排除阻力,要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然而,运动结束之后,坟头又竖了起来。其实就像在自然条件下,坟头回归平地要经过几代人的时间,有关殡葬的观念要想向生态化演进,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行政权力强行干预,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引起“反弹”,终究得不偿失。特别要考虑到,眼下就连土葬都没有完全禁绝,厚葬还很有市场,殡葬的生态化改革就更急不得了。
  殡葬生态化,老百姓的观念是不容忽视的,哪怕观念里确实有落后的、需要改变的成分。既然是根子在观念上,最好的方法还是呼吁倡导,而不是急急忙忙划定一个指标。应该看到,近几十年来人们的殡葬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换算起来也不过是两三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只要宣传引导工作持续下去,并给生态化殡葬创造更多的便利,这种方式也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自主的选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